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宣州区水产局关于灾后渔业生产救灾措施

发布时间:2016-07-04 09:53 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期强降雨造成我区渔业受灾面积121075亩,总经济损失24080.63万元。为了使受灾渔民尽早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局拟定以下救灾措施:

一、成立救灾领导小组

成立以局长周业贤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徐志南为副组长的领导组,救灾小组深入受灾严重的乡镇摸底调查,并制定生产自救方案,指导渔民开展生产自救。

二、采取措施:

1、对死亡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积极协助联系苗种;

3、指导渔民进行水体消毒、病害防治等。

4、组织乡镇水产技术员及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开展灾后自救培训,以此带动广大养殖户,因地制宜开展渔业生产。

三、指导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

1、及时排水换水,消除内涝,更换新水。

发生内涝的池塘,要及时开机排水,将水位降低,进一步降低水位,并补充新水,改善水质。

  2、修复养殖设施

  洪涝过后,养殖户应立即检查塘埂、渔业机械设备、防逃设施等是否损坏,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及时封堵,对退水后的池塘塘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洪水退却后要尽快修复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

3我局技术人员经与洪林镇、狸桥镇等乡镇养殖户座谈,拿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

  (1)、池塘、稻渔工程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龙虾、鲫鱼、黄白鲢、草鱼夏花等;青虾或龙虾每亩不超过1000尾-2000尾,规格34厘米;鲫鱼每亩不超过100尾,规格810厘米,黄白鲢、草鱼200300尾,规格810厘米。

2)、池塘、稻渔工程养殖鱼类逃逸比例超过50%的,应考虑并塘,将2口塘的养殖鱼类并入其中的一口塘养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鱼”等鱼种进行养殖,鱼种规格810厘米左右,亩投放量控制在10001500尾。

3)、对于网围养殖河蟹逃逸比例低于50%的,可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鳜鱼,青虾每亩不超过500尾,规格34厘米;鳜鱼每亩1020尾,规格810厘米以上。

4)、对于网围养殖河蟹逃逸比例大于50%的,应补充投放80克左右的仔蟹,每亩200300只,并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鳜鱼,青虾每亩不超过500尾,规格34厘米;鳜鱼每亩1020尾,规格810厘米以上。

5)、对于被洪水冲毁鱼类全部逃逸的养殖水体,可以重新安排渔业生产。池塘可以放养“四大家鱼”,亩放10001500尾,也可以放养特种水产品,如斑点叉尾鮰、云斑鮰苗种、蟹苗、虾苗的培育。

6)、抓好秋繁和秋苗的培育工作。围拦网、池塘养殖区受灾后,很大部分无法继续进行渔业成品的养殖,为了使养殖水面不荒废,抓住灾后的晴好天气,搞好亲鱼培育,实施秋繁,秋苗稀养速成,弥补损失,并解决明春苗种缺口问题。

四、要求养殖户加强病害防治和加强灾后投饵管理工作。

1、及时调节水质。暴雨后,池塘的池水一般pH值偏低,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 20天用一次,每亩用量15千克—20千克,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对发生因水质变坏出现死鱼的池塘,应进行一次消毒,用漂白粉、溴氯海因、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适时使用EM菌、活水宝、底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及底质。

2、无害化处理 。发现死鱼和病鱼及时捞取,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为: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等。同时还要对渔业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3、池塘水体消毒 。为防止灾后疫情的传播,应对过水后的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先采用漂白粉,用量为lppm,或强氯精用量为0.l0.2ppm,全池泼洒,七天后再用生石灰20ppm全池泼洒。在某些寄生虫流行的地区,还需采用杀虫剂灭虫。

4、食场、食台消毒 。在食场周围,挂装有漂白粉100150克的竹篓38只,连续消毒3天。对有食台的池塘,也要对食台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5、防病治病

1)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洪灾后鱼类极易滋生各种细菌性疾病,水灾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菌毒双杀等国标渔用药物泼洒消毒。

   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维生素C、大蒜素、EM菌、芽孢杆菌、中药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

2)寄生虫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二硫合剂,即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ppm;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如强力灭虫净、鱼用虫百敌等)

     6、灾后的饲养管理

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和适口性,使鱼类、河蟹、虾类等能充分利用三个多月的生长期,促进生长,把因水灾耽误的损失夺回来。

(1)、饵料消毒。对动物性饵料必须清腐消毒,直接投腐食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2)、投饵量的控制。投饵量应控制在鱼吃89成饱较为合适。水温过高(超过33℃)应停止投饵。

(3)、多投喂人工配合全价饲料。因此蛋白质含量高,饵料系数低,既可预防鱼病的发生,又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既保证了鱼类的营养需求,又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