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类资源 构筑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推进“法律进学校”纪实

发布时间:2010-11-19 08:46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下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面积2533平方公里,人口82.4万人,境内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在职专任教师6574人,在校学生137922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需要理想、道德和法制的教育。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各种非主流文化的泛化,加之青少年思维正待成熟,人格尚未形成,抵御诱惑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005年前宣州区未成年人犯罪率为10.3%,且有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何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五五”普法开始后,宣州区普法办、教体局结合 “法律进学校”活动的开展,坚持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格局。

强化课堂法制课,学校教育是关键

在全区中小学配备158名专兼职法制副校长,在区法院、南湖劳教所开辟第二课堂,设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实行依法治校,做到普法“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求各学校端正办学理念,处理好学生成才与成人的先后关系;处理好法制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通关系,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各门课程中自然融入法制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的关系,通过开展法制文艺表演、参观法制教育基地等体验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实践中认知法制理论教育的内涵。同时加大教师法制培训的力度,明确教学职责,将出现罪错学生同教学效果挂钩,同教师的晋级、晋职挂钩,同学校的办学评估挂钩,确保取得实效。

上好人生第一课,家庭教育是入门

人人都有家庭,“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范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也从反面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该区注意发挥家庭法制教育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素质和法治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上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一课。同时,要求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尊重小孩子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并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我与父母同学法”等活动,使学生和家长法律意识共同增强。

社会实践是大课,各级部门齐配合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部门与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该区党委、政府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入分析研究本地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区司法局发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政府职能,制定具体规划,利用每年三月 “法制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的黄金时段,对内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抽调全区各单位普法业务骨干义务进校园开展法制宣讲。区政法、综治部门加大对刑事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深入化解社会矛盾,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广电、文化、新闻部门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加大对区管宣传媒体的管理和引导,让正面教育占领宣传舆论的主阵地。区民政局、人社局、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发挥网络健全、分布广泛的优势,加强对失学、无业社会闲散青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引导,开展一对一的法制教育帮教活动。公安、文化、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抓网吧专项治理、互联网有效监管、文化市场“扫黄”“打非”、银幕荧屏净化等突出问题。同时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他部门也纷纷利用自身职能优势,主动参与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主题活动等有关工作,配合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汪恭礼 杜爱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