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宣州区农委负担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沼气建设两项民生工程。截至10月底,该委完成新型农民培训8360人,占年度培训任务的100.27%,同时完成一处秸杆联户沼气项目、五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和两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要想“鼓钱袋”先要“富脑袋”
11月2日,宣州区科技局四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宣科葡萄秋季培训班”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双桥街道金杨村、孙埠镇西马村、朱桥乡姚埂村等地几十名果农齐聚一堂,听取宣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姚勇的技术讲座。
今年以来,宣州区通过集中办班和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授课等形式,仅葡萄栽培技术培训一项就开班10场次,解决果农葡萄种植中遇到的多个技术难题。2010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实现销售额2800万元,亩均产值近万元,果农户数增加到近千户,主要分布于双桥、孙埠、沈村、古泉、五星等乡镇街道办事处。
为了扎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宣州区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和分月进度表,建立了申报管理、第一节课、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等相关制度,同时确定了22家单位和学校承担具体任务,开展专业对口、“菜单式”培训。如区菜办在向阳镇双河村、孙埠镇三里村举办蔬菜技术讲座,区能源办在寒亭镇通津村、五星乡永义村就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办班,永信电脑学校则举办淘宝网知识培训,受到了学员们一致欢迎。
“要想‘鼓钱袋’先要‘富脑袋’,通过常年举办技术培训班跟踪服务,提高了广大农户的技术水平、劳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农民们的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协作精神和竞争观念显著增强,家庭经济收入较以前也大幅增加”。区农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沼气入农家“利废”又“变宝”
在沈村镇太阳村七店组农户邹继皇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蓝莹莹的火苗一窜老高,老邹乐呵呵地说:“自从家里安装沼气工程后,做饭、洗浴再也不用烧柴禾了,新能源清洁干净还能变‘废’为‘宝’呢。”
邹继皇家沼气工程是今年5月安装的,从建进料池、厌氧发酵池、出料池、脱硫塔、储气柜,以及铺设管道、安装气压表和灶具一共花费2.1万元,除去国家补助9800元、区能源办义务提供价值几千元材料外,他家实际投入一万余元。“从长远看还是经济划算的,既节省了平时燃料费用,又能使庄稼秸杆回收利用,避免焚烧对环境污染,况且沼渣也正好用于肥田”。据老邹介绍,在确保自家够用的前提下,他还无偿将沼气提供给周边农民使用,节能环保、方便省心。
在位于宣港路的向阳镇板桥村凤冲组肖春燕家门前,停放着一辆崭新的标有“宣州沼气服务车”字样的农用车,这是10月28日全区统一配发的五部沼气服务车之一,主要用于沼渣沼液抽排。在肖春燕沼气服务网点记者还看到,柜台上摆放着保温式自动沼气饭锅、家用快速沼气热水器、沼气取暖灯等新产品,让人耳目一亮,感觉沼气用途越来越广泛,使用越来越便捷。据了解,目前全区使用沼气农户达到6000户。
沼气实在好,企业使用当然亦不例外。宣州区确立在华卫集团和立大禽业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国家和省仅此一项投入两企业就达270万元和30万元,企业自筹和地方财政支持上百万元,建成后既能有效处理养殖粪污、用沼气发电和生产有机肥,实现多重效益一举兼得。(汪传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