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重民生、创佳绩——我区民生工程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2-03-14 07:28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228日召开的全市民生工程暨居民收入倍增工作会议上,当市委书记童怀伟亲手将金灿灿的“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县(市、区)”的奖牌交到郭金友区长手上时,这意味着我区的民生工程工作再次获得市级表彰,同时,这也是我区连续第三年赢得这一殊荣。这骄人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由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宣州人重视民生、勇创佳绩的真切情怀……

(一)“三个加强”使组织领导更有推动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宣州区首先通过成立由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政府办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高规格“民生工程协调小组”来加强对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2011316日,在全区民生工程工作会议上,区政府与各责任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签订了“民生工程目标责任状”,将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位。同时印发《宣州区关于2011年民生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区的民生工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实施。区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坚持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协调处理土地征用、项目招标、工程建设和监理等具体事务。各责任部门、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相应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的民生工程联络员,全区建立起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民生工程工作网络。各责任部门、各乡镇办事处按月召开工作调度会,合力推进全区民生工程的实施。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在资金安排上,宣州区根据省民生工程筹资办法和民生工程任务,及时制定《2011年宣州区民生工程筹资方案》,区委、区政府克服财政配套压力不断增大的困难,优先安排民生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及时筹集、足额落实。2011年,宣州区的民生工程总投入达5.54亿元,区级配套资金全部安排和拨付到位。在资金拨付上,该区开辟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对上级资金到位较迟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和计划生育家庭奖特扶等项目,区财政采取先行垫付的方式,提前将补助资金发放到位。在资金管理上,宣州区对民生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涉及单位的,直接拨付到受益单位。涉及到个人的资金,严格执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方式。各工程专项资金采用预先拨付制,实行资金推着项目走的办法来加快项目实施。

三是加强考核奖惩。宣州区在2011年度民生工程考核中出真招、动真格、求真效,用这“三真”来检验实施成果并奖优罚劣,以此促进民生工程工作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出真招,制定考核的“框子”。宣州区在年初就着眼于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并尽可能公平的考核制度。该区在充分讨论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印发了《宣州区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区直实施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动真格,用准考核的“尺子”。宣州区在民生工程考核中力求做到“让事实说话”。各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的考核成绩是依据《考核办法》,以各自的被测评分和基础工作成绩结合加减分综合而成,得分和扣分的由来清清楚楚,并都有据可查。求真效,树立考核的“镜子”。之所以进行考核,是为了鼓励先进,引导好后进,让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更有成效、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宣州区借助考核这根“指挥棒”,把民生工程办成真正的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二)“四个创新”使工作措施更有震撼力

一是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围绕省、市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宣州区积极探索、研究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工作推进机制。我区从组织机构、资金筹集与拨付、政策宣传、信息报送、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络队伍建设、工作督查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特别是通过建立健全民生工程纵向、横向以及财政部门内部协调等机制,完善和优化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创新资金运作机制。民生工程的资金筹措,实行的是组合式资金投入法,即中央、省、市和县区各级财政拿一点,群众自筹、招商引资等方式出一点的方式。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财政资金往往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某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起着很大的杠杆和撬动作用。为建设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尽快解决更多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群众及早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我区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注重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来参与工程建设。对投资规模较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建设或由现有水厂与原水厂合作进行改扩建。对招商引资和改扩建的水厂均由区水务局、受益乡镇、投资商(或原水厂业主)共同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或改扩建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三方的责、权、利,对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以及建后管护责任进行明确,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使群众不仅能吃得上安全水,而且用得起安全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三是创新后期管养机制。2011年元月,宣州区编委批复成立“宣州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项目的管护。这是我区在建设类民生工程后续管养上采取创新举措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我区的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敬老院、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其他15个建设类民生工程项目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办法,并明确专人负责运行、专人负责维护,充分保证各民生工程项目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是创新氛围营造机制。宣州区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创新宣传氛围的营造。我区在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以充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宣传方式。“民生工程就是好,群众实惠真不少。既铺路、又修桥,看病还能有报销……”,这是宣州区自编自创的音舞快板《谁曾如此重民生?!》在全区各乡镇作巡回演出的片段。台上的演员在真情地演出,台下的观众在投入地观看,大家都被这首脍炙人口、表达百姓心声的宣传歌谣所深深吸引。

各部门也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举措。区水务局在全区交通要道旁设置了八块大型的民生工程宣传广告牌。“实施民生工程,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水!”的巨幅标语震撼着过往的每个人的心田;自来水厂外墙上张贴的“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瓷板画”则温润着每个人的眼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等项目也都设置有各自的民生工程宣传标识牌。民生工程宣传氛围的营造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也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提高了民生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三)“五个不断”使民生业绩更有说服力

一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宣州区自2007年启动实施民生工程以来,五年间,民生工程从最初以保障低保、五保等特殊困难人群为主,逐步扩大到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这样全区城乡居民都可受益的项目。随着民生工程的逐步实施,留守儿童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也被纳入覆盖范围。民生工程在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提高及实用技能的掌握上。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就是有力证明。

二是资金投入不断增多。2007年,宣州区在民生工程方面的财政投入为0.96亿元,尚不足1亿元,而到了2011年,我区在民生工程方面的财政投入已达5.54亿元,五年间共增加4.58亿元,平均每年净增加1.15亿元。五年来,宣州区共实施37项省级民生工程(不含历年重复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87亿元。2011年,我区各项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多——

在生活保障类项目上,发放农村低保金3097万元。发放农村五保户供养实际补助资金890.63万元。发放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300.1万元。向大中型水库移民发放直补资金75.03万元。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项目发放租赁补贴510.3万元。在医疗卫生类项目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全年累计支付基金8667.76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00.1万元。在教育培训类项目上,拨付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4318.7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192万元。发放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金288.7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637.75万元。拨付新型农民培训补贴232万元;拨付农民工技能培训及鉴定补贴154.4万元。校安工程完成项目投资10167万元。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上,投资850多万元,完成了水阳、孙埠、寒亭三镇的敬老院建设任务。投入资金266.9万元,建成狸桥、沈村两镇的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年完成的14个项目完成投资3763.17万元。在农村文化建设类项目上,家电下乡项目发放财政补贴资金4195.51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项目发放财政补贴资金1350万元。

三是实施成果不断显现。民生工程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加大基础设施的兴建。自2007年以来,宣州区累计修建“村村通”工程519.5公里,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通公路的宿愿。国家政策规定的农业保险试点品种100%覆盖。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8座、农家书屋156座(民生工程任务),实现了每个乡镇一所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一家书屋的目标。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乡镇敬老院20座,新建和改建村卫生室177座。同时,五年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18176人次,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676.3万元。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区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的社保“安全网”,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得到很大提升。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及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宣州大地上。这一个个民生工程倍受社会各界好评,也为宣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宣州区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的民生工程工作连续三年获市级表彰,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敬老院、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校安工程等多个项目获得省、市等上级部门的嘉奖。

随之可喜的是,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也产生了明显的效益。2011年,我区实现区属生产总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财政收入23.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6.1%

四是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自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宣州区历任区委、区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始终将其记在心上、挂在嘴上、抓在手上。2011年,宣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过五次调度推进会,并数十次到工程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区人大、区政协也非常关注民生工程的实施工作,2011年,先后四次组织代表委员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在此氛围下,也都更加加大力度对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

五是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各界对民生工程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民生工程”已成为广大群众认可的金牌工程和品牌工程。统计数据显示,宣州区受访对象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都在90%以上,民生工程的实施越来越深入人心。

“真的没话说啊!要不是党和政府给这个手术机会,我们哪能看清东西、做事情啊!”这是家住宣州区澄江办事处城北社区的刘今英老人面对前来进行民生工程回访的区民生办、区残联工作人员和市中心医院的眼科医生发出的由衷心声。刘奶奶今年78岁高龄,她说得正是宣州区201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之一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带来的变化和感受。刘奶奶一直没有工作,腿脚还有些残疾,家里收入也不高,能有这次免费手术的机会,老人家非常高兴。刘奶奶的老伴,已是耄耋之年的程斌老人激动地向大家展示了一首他酝酿已久的诗作——《颂如今》,老人在诗中写到,“忆苦思甜话昔今,当朝最是得人心。纵观华夏千年史,谁曾如此重民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展望今后,我们期待全区的民生工程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