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经济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坚决把握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主要目标,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2015年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长平稳,稳中有进,增速一直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9%;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经济效益稳步回暖。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9%,位居全市首位。
二、2015年全区工业运行主要特征
(一)调结构促升级动力增强。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我区在工业发展“调转促”上做足功夫,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长动力由传统产业转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合力驱动。一是战略性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截止2015年末,全区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同比增长67.2%,增速居全市第一。新兴产业占比由年初的15.7%逐步提高到19.9%,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二;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5.4%,两项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其中,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增长104.3%,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产业增长31.1%。2015年,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拉动规上工业产值上升8.4和8.6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发力效益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生产增速发力,企业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明显改善。一是主要效益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238户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7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25.1%,比上年提升41.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22.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7.2%,比上年提升51.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2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2.43%,同比上升11.8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居全市首位。二是多数产品产销两旺。从销售情况来看,多数产品产销两旺。全年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34.6亿元,同比增长5.15%,产销率达98.0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三)工业园区集聚度提高。
近年来我区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加快,对推进全区工业发展贡献显著。园区产业集聚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2015年我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功能日益完善,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全区“二区四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9.9%,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上升7.1个百分点。
(四)主导产业实力提升。
2015年,我区深入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大力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在主导产业的规划、引进、培育和扶持等环节重点推进,使主导产业得到较快集聚和发展,有力地助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全区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6.9%,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7.2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8.33%。
(五)新增企业再添动力。
2015年我区新增企业43户,其中,当年新建企业19家,均居全市第一;新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实现增加值3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项献率为44.54%。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占比偏低。
我区工业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50强中,我区仅占5席且排名居中靠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全年主导产业总产值7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9%;新兴产业总产值40.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9.9%,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仅高于广德居全市第六位。
(二)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增幅和比重过大。
全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升0.9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8%,比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全区重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较2014年提升15.7个百分点。
(三)大中型企业生产增长低迷。
2015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9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2个百分点;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
(四)工业用电持续下行。
2015年部分行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效益明显回落,尤其作为工业发展“晴雨表”的工业用电量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态势。2015年我区用电量7.6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94%,全年仅有2月和8月用电量呈增长趋势,其余10个月都呈下降趋势。用电大户华峰重工、泰山石膏、南方水泥、亨元化工、华通矿业、万里纸业、全鑫矿业用电量分别下降49.7%、46.9%、39.4%、15.2%、14.5%、9.7%。
(五)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区规上工业企业存在自主创新活动偏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截止2015年底,我区2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49户企业填报了科技投入活动,预计2015年度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1.3亿元,占区属GDP比重仅为0.5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57%。从统计上报来看,截止2015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研发机构60家,仅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的25%。
四、建议
“十三五”是工业发展的突破期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同时也是我区委、区政府转型发展政策衔接落实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时机,主动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一)要突出重点关注。建设覆盖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监测平台,动态分析行业发展走势,及时提供预测预警指导服务。正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找准问题所在,相关部门联合深入企业调研,及时了解,认真分析,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断提升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拉动力。
(二)要突出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前经济下行的机遇,淘汰落后的产能,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除法”。继续支持有色、化工、纺织、农副食品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改扩能、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推进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产品之间的内部循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装备制造业升级,加速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和节约清洁生产方式推广;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技术的研发,对相关领域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予鼓励和扶持,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工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三)要突出提质增效。要着力抓好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解决生产要素保障、产销衔接、成本控制等问题,努力实现停产半停产和负增长企业复产增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扩大增量,提质增效,化解产能过剩。对目前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企业要强化销售管理、健全信息网络,充实销售网点,加大促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四)要突出自主创新。首先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投入。应严格落实财政科技支出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次要积极探索开放式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众创空间、创业社区等开放式科技服务平台,培育创客型企业,持续激发企业活动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可探索成立创新风险基金,构建企业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再次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先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积极发挥专业科技中介机构或社会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技术咨询、技术交易、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