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坚持深化改革,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同比均有所提高。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营情况
(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速稳中有升。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68.5%,同比增长4.3%,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大行业贡献最大,分别为:17.7亿元、8.9亿元,各占62.7%,31.4%。从增速来看,增长超过30%的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为:99.9%,46.8%,37.6%。
201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行业对比
行业门类 | 营业收入 | 占比% | 营业收入上年同期 | 同比增长% |
总计 | 2827933 | | 2712043 | |
房地产业 | 42877 | 1.5 | 46934 | -8.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88695 | 31.4 | 785910 | 13.1 |
教育 | 32011 | 1.1 | 21812 | 46.8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8950 | 0.7 | 13775 | 37.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1095 | 0.7 | 19632 | 7.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498 | 0.1 | 1750 | 99.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74215 | 62.7 | 1778368 | -0.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6592 | 1.6 | 43862 | 6.2 |
(二)税收贡献进一步加大。2015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税收(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管理费用税金)1.6亿元,同比增长39.6%。分行业看,占比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税收分别达到1.2亿元和2720万元,各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75.2%、17.1%,分别增长47.9%和11.4%。
(三)从业人员稳定,劳动报酬稳步提高。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7263人,比上半年与前三季度均略有增加。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个行业从业人员最多分别为:2618人,2399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人均薪酬5514元/月,比1-9月人均薪酬增加156元/月,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人均薪酬高1127元/月。
(四)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转亏为盈,增幅分别为213%、193.5%、131%。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服务业面临“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对服务业企业加速渗透,新兴产业被催生,很多传统的、固化的商业模式受到冲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电信行业。电信运营商在以微信、互联网电视等为代表业务的冲击下,营业收入减少, 2015年全年电信业务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
(二)行业发展不均。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大行业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占8大行业营业收入的94.2%,其他6大行业仅占5.8%。
(三)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截止15年年底全区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仅6家,这6家企业中除了移动、电信、联通3家运营商外,其余3家均为国有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要达到规模化经营仍比较艰难。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价值链进行布局,把握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强化产业价值链资源整合力度,打造品牌形象,提供更高品质、更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二)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密切相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一方面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高居民服务消费比重,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大力发展健康卫生、智慧生活、绿色环保、休闲旅游等幸福导向型产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三)驱动创新主引擎,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的主引擎功能逐步发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软件服务、科学研究等行业快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