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宣州区沈村镇武村村:环湖而居 不一样的世外桃源

发布时间:2022-12-30 10:24 来源:沈村镇人民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秋天的南漪湖,水天一色、水草摇曳,湖鸟如精灵一般掠过。

走进毗邻南漪湖的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武村村,一排排两层楼房鳞次栉比,文化长廊、渔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别具特色。农户门上的春联依然鲜红,绿蔷薇萦绕在石墙上,门口的柿子树上挂着金灿灿的果实。

武村村位于沈村镇北部,紧依南漪湖的北边沿。全村总面积1689.68亩,其中耕地497亩,现有村民477户,共1183,下辖6个村民组。武村曾是一个典型的渔民村,无山无田,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6个村民组全部以渔具命名,渔民长期在渔船上生产生活,居无定所、漂泊不定,2014年被列为宣州区13个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武村通过渔民上岸、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村民们逐渐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发展“双基”,改善民生

2016年以来,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武村村不断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硬化中心村道路1.2公里,路面拓宽至主路6米、支路4米,安装防护围栏125米;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制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一体化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大力推进村庄亮化工程,配备夜间照明设施,安装路灯40盏;建设开放“渔人文化馆”,展示展览扒网、鱼鹰、网箔等各类捕鱼工具,宣传弘扬渔村渔民特色渔文化,普及各类捕鱼知识;全村生活用水、居民用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应,电商运营、物流配送实现全覆盖,村庄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40%以上,村民生活其乐融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漫步武村,硬底化村道整洁卫生,四通八达,村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村内还建有文化大舞台、篮球场各一处,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周边树荫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心地拉着家常,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玩耍,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幸福的笑容。

二、渔民上岸,居有定所

已经84岁的上岸渔民潘荣英,早已满头白发,从小就和哥哥嫂嫂在船上相依为命的她,说起船上生活依旧记忆犹新。

“靠天吃饭。打鱼数十载,这四个字是潘荣英最深的体会。老人家回忆船上的生活,一条小小的破渔船靠风行驶,风往哪里吹,船往哪里去。没有风就没办法捕鱼。在她看来,渔民生活贫苦的原因正在于此——常常要为明天是否有收获而担忧。

除了生活的贫苦,风雨的无情也给渔民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潘荣英用提心吊胆来形容在船上的心理状态。过去捕鱼时老渔民都是靠眼力和经验判断天气,生怕遇上大风大雨,一个不巧船就翻了。

潘荣英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大多数渔民在岸上都没有房子,吃住在船上。岸上无房,意味着不能送孩子上岸读书,子孙后代也只能困在船上。

2014年5月武村渔民上岸工程正式启动,201511月渔民新村顺利建设。武村的渔民终于彻底结束了漂泊,一只脚踏回岸上,逐渐实现安家落户。

在武村,共有276户渔民和潘荣英家一样上岸定居,开启了新生活。上岸后,她将三个孩子送进学堂读书,再也没有回到船上。如今,潘荣英的家是渔民新村的两层小楼,每天或是和老友小聚闲聊,或是参加社区活动,老年生活过得很是畅意舒心。

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武村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自2015年起围绕南漪湖滩分三期建立了900亩水产养殖基地,并发包给村民。

2016年底武村所在的沈村镇积极向国土部门争取土地开发项目,完成补充耕地指标453亩,投入90多万元复垦废弃坑塘453亩,2017年该项目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为武村带来2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补充耕地成功对外招租,3年收益75.5万元。

2017年武村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利用渔民上岸安置点闲置的800平米屋顶建设60KW光伏电站项目,同年实现村集体年收益约6万元。这笔收益直接用于发放村贫困户保洁员工资等,为村里的贫困人口带来直接收益。

2019年新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40多亩绿色粮油基地,预计总投资26万元、年收益增收2万元。

随着一个个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武村村党支部书记蔡国发表示:“2016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32万多,2019年达到了53.8万,今年有望突破60万!

接下来,武村村将继续充分利用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优势产业群,综合村内特色水资源、渔业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相结合,形成“玩水边、食水鲜”的特色渔业旅游产业,让环湖而居的秀美武村在乡村振兴和建设美好乡村的道路上迸发出更加生动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