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根据年初审计工作计划,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进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在开展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有效推进项目管理和保证审计质量,笔者认为应聚焦主责主业,做到“三个强化”,方能事半功倍。
突出全面高效,强化项目统筹。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本地换届工作,实行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和人力资源,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一是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将审计关口前移,以届中审计为主,全面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做好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衔接工作。二是通过排查摸底,对五年没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进行审计,对重点领域、资金的乡镇领导干部三年内至少审计一次。针对同项目多资金、多资金同项目的审计,尽量安排一次性审计。三是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主线,统筹安排审计人力资源,实施乡镇经济责任与自然资源资产、其他专项审计(调查)同步开展,有效解决审计业务与人手不足矛盾,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创新审计方法,强化跟踪问效。一是积极探索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新思路,以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政策贯彻落实、财政预算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及落实等为主要抓手,拓展审计内容,改进审计方法,确定审计重点和目标。二是努力实现“五个坚持”。坚持统筹兼顾,从分散型审计向整合型审计转变,提高审计能力;坚持点面结合,从单纯运用审计手段向综合运用审计调查手段转变;坚持纵向延伸,把审计重点从乡镇财政预算转向基层预算单位和资金最终使用单位及个人;坚持科学分析,从侧重审计实施向兼顾审前调查延伸、内控测评等方向转变;坚持跟踪问效,从侧重处理处罚向促进整改、贯彻执行政策方向转变。三是拓展技术手段,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大数据对比审计,从过去以手工审查全面转变为对会计数据系统进行分析,提高审计效率。
发挥联席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一是强化结果运用。坚持“审什么”就“评什么”,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将审计评价和结果作为乡镇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二是突出审计整改。加强整改联席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和共享各方面资源,形成审计整改合力机制,提高乡镇整改工作质效。三是严肃追责问责。大力推进追责问责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对等的原则,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原因、性质,区分金额的大和小、问题的多与少,落实追责问责,为党委政府管好干部、用好干部,提供有力依据。
财农科 曹树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