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宣城市宣州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2-14 19:14
来源: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做好2025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宣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宣州区前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灾害点分布
宣州区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区域内总体特征为南部和东部较多,中西部及北部少。截至2024年底,宣州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其中:滑坡19处,灾情、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崩塌27处,灾情、险情等级均为小型;泥石流2处,灾情、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地面塌陷7处,灾情、险情等级均为小型。涉及15个乡镇,危及185户507人,威胁财产3804.5万元。
(一)按灾害类型分:崩塌27处,占比49.09%;滑坡19处,占比34.55%;泥石流2处,占比3.63%;地面塌陷7处,占比12.73%。
(二)按行政区域分:溪口镇24处;周王镇2处;新田镇2处;黄渡乡2处;古泉镇2处;敬亭山街道3处;养贤乡2处;狸桥镇2处;朱桥乡1处;水东镇3处;孙埠镇4处;沈村镇1处;向阳街道3处;洪林镇3处;澄江街道1处。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气象预测2025年年降水量总体接近常年,但是季节分配不均,梅雨期(6-7月)可能出现强降水集中。根据全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结合降雨趋势预测,202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压力较常年偏重,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冰雪冻融等引发的崩塌、滑坡。应急、水利、交通、文旅、发改等行业内建设工程项目,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等安全制度,避免因防范工作不到位发生伤亡事故。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三、地质灾害重点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威胁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敬老院、农家乐等人口密集区及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工矿企业、工程建设活动区等重要区域。
(二)威胁范围。宣州区中南部山区,主要包括敬亭山街道办事处、朱桥乡、溪口镇、黄渡乡等;公路、铁路、能源水利、矿山、学校等重要工程地段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区域
通过对发育分布规律、灾种、规模、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研判,全区划分为三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即溪口镇—周王镇—新田镇(A1)、水东镇(A2)、养贤乡—狸桥镇(A3);七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即溪口镇—新田镇(B1)、水东镇—孙埠镇(B2)、文昌镇(B3);麻姑山(B4)、敬亭山(B5)、古泉镇—养贤乡(B6)、养贤乡—狸桥镇(B7);宣州区中部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二)重点防范隐患点
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区有直接威胁对象的34处隐患点;交通沿线、切坡建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景区,受威胁群众集中安置点人口聚集区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等。
(三)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中,6-7月主要防范梅雨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次重点防范期为3-4月,主要防范南部山区短时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月至明年2月,要警惕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的地质灾害。
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扎实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扎实做好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加强风险预判、及时掌握重大隐患动态变化,做到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教育、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文旅、应急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各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开展排查整治,举一反三落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二)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
实时关注雨情、水情变化情况,不断深化“群专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和气象风险预警、专业监测预警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汛期及恶劣天气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三)统筹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按照“宜搬则搬、宜治则治”的原则,稳步推进综合治理和搬迁避让,切实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综合治理,对地质灾害险情紧迫、不宜搬迁避让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点,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排危除险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联系督查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本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发放两卡一表,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三是落实落细防治措施。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组织地质灾害避险转移实战演练,增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让受灾群众做到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提高群众防灾避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是坚持突出转移避险。充分认识转移避险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防范手段,结合雨情、汛情和预警预报,按照“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原则,坚决落实“三个紧急转移”要求,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