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各项任务,持续强化河湖长制,聚焦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能有效”,为全区“项目会战突破年、和美乡村建设年、社会稳定巩固年”活动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
2.加强督查考核。完善区级河湖长制年度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方式和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工作指导性、精准性,推动落实落细要求。加强河湖长制督查暗访,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跟踪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牵头单位: 区河长办,责任单位:区级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
3.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总量控制在5.57亿立方米以内,持续推进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水资源全流程监管机制,加强用水统计管理。(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管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节水意识。(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教体局、区经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5.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加强地下水取水管理,落实“优先利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原则,落实地下水总量控制,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严格水域岸线管控
6.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河湖基础数据梳理复核,配合省、市水利部门编制全省河湖名录,完成列入省、市下达的2024年湖泊保护规划编制任务,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理及用途管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管局)
7.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排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的河湖、已注册的水库、纳入名录管理的山区河道,并向农村河湖、水系延伸,建立健全河湖“四乱”问题台账,依法依规推进问题整治。全力整治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基本完成防洪库容侵占严重的中型水库清理整治任务,同步推进其他水库清理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应急局)
8.强化水库运行管护。加强水库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大坝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制度,完成6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全区水库白蚁等害堤动物危害检查防治。强化水库库容管理,突出抓好库区巡查监测与库容曲线复核,重点解决管理与保护边界模糊、监管不严、非法侵占等问题。(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9.加强河道采砂监督管理。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责任人名单。落实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制度,督促完善许可采区“人防+技防”措施,加强日常执法巡查检查,保持对非法河道采砂行为高压严打态势。加强采砂船只管理,落实集中停靠制度,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作,依法严厉打击流窜至我区的“三无”非法采砂船只和非法建造、改装采砂船舶行为。加强河道采区和疏浚砂综合利用管理,督促落实河道修复方案,严禁超期限、超范围、超总量开采。(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
四、加强水污染预防治理
10.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推进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入河排污口审批。强化水污染物入河管控,开展工业、城镇污水厂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检查及污水直排入河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入河排污口问题整治。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水阳江、青弋江流域重要河流、重点湖泊排污口排查、溯源,完成上述排污口70%整治任务。(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
11.强化城乡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扩大收水范围,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各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保障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市级下达的1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排查整治及“回头看”,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牵头单位: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12.协助市交通运输局推进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加强码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收集设施、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运行监管,强化污染防治执法联动,提升船舶污染物“船—港—城”协同治理能力。贯彻落实《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持续推进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防治,规范企业污染物回收处置。规范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补齐技术设备短板,推动生产制造过程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13.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加快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全链条均衡发展格局,突出畜禽粪污由“治”向“治用兼顾、以用为主”转变,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改厕1300户。(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五、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14.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推进国控断面水质精细化管控,全面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汛期污染强度防控。强化断面水环境目标管理,国家考核断面及省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杜绝出现劣V类断面。(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
15.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全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核查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加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动态更新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16.加强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改善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强化市场化运行监督管理,提升市场化作业服务质量,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局,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
六、加强水生态治理修复
17.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继续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和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落实禁捕水域禁钓管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抓好退捕渔民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暖心行动”,落实落细安置保障政策。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动涉渔生态补偿措施落实。(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
18.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不少于15平方公里,建成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1个,坡耕地1900亩。(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19.加强湿地修复保护。强化依法治湿,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在南漪湖省级重要湿地范围内开展设标、湿地动态监测工作,推进“人防+技防”巡护巡查手段。(牵头单位: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20.加强生态流量管控。落实水量调度、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做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管理。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常态化监管,持续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发展中心)
21.实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宣州区绿色矿山建设,实现我区矿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完成年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个,修复面积60.93公顷。(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2.建设幸福河湖。全面实施《安徽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任务,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个,完成设立区级河湖长的河湖健康评价,同步建立河湖健康档案。(牵头单位:区河长办,责任单位:区级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强化工作保障
23.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加强乡村河湖管护体系建设,畅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健全河湖长制问题发现整治机制,推进落实河湖治理与管护协同、联合河湖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凝聚河湖保护合力。(牵头单位:区河长办,责任单位:区级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4.提升基础工作质效。持续开展区级“一河(湖)一策”修编成果复核工作,全面完成列入安徽省湖泊保护名录内湖泊、水库健康评价工作,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强化水质水量监测成果对河湖长制工作支撑作用。(牵头单位:区河长办,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
25.强化宣传引导。将河湖保护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水法宣传月等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巡河员护河员作用,不断增强河湖保护合力。(牵头单位:区河长办,责任单位:区级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