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王金山在省委督查室网上回复和省网宣办座谈会上指出:“ 要学会与网络打交道。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读罢此言,顿生感慨,其一,说明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二,说明领导干部上网的必要性;其三,表明党委和政府对待网民的科学态度和尊重。 在信息时代,网络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舆论场”,一方面,谁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成为掌控舆论的主人翁。尽管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来源于生活,出自于社会,代表着一个群体,也不论是粗言、苦药,还是牢骚、怪话,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网络还是明辨是非、洞察秋毫的千里眼,是化解矛盾、维护民生的好帮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委、政府的声音缺失,网络的自发舆论就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因此,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学会与网络打交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网上开展“微服私访”,也是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一种有效调研形式。因为我们可以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同时也是听民声、纳民意、集民智的有效手段。网络还是一座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以真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并且可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服务于民,相对于布置好了、安排妥了、预演好了的所谓“下基层”更能掌握实情,也更高效。 市区网民曾发帖反映的宣港路建设速度滞缓、宛溪河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和民生问题,都是在市区主要领导通过亲自“回帖”答复或躬身督办下顺利推进的。实践表明,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阻止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付出成倍的代价。因而,对待网民的声音或意见、建议,必须予以关注,哪怕是一个“细节”、一个层面,既不能“躲”,也不能“堵”,更不能“拖”,既要“看”,还要“说”,更要“做”,同时还要“上得来”、“下得去”,倘若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必然消极被动,甚至会失去主动权和公信力。 领导上网不是形式,更不是作秀,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积极探索网上“微服私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科学运用网络的能力和智慧,有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从而赢民心、创和谐、治天下。 (山 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