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我区架构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发布时间:2012-04-23 08:22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作为农业大区,不但关注农民“粮袋子”,更不忘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我区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完整可控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程,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发展。我区申报成功了“宣州区洪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酱板鸭之乡”,先后捧回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全国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县”等奖牌。
     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我区围绕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东部产业转移,打造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商贸物流和观光农业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区致力做大做强畜禽、水产、林果、特色经济作物、优质粮棉油、绿色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我区科学编制《宣州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宣州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遵循“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手笔投入”的原则,我区聘请上海专家制定《宣州区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省级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政策向示范区倾斜、资金向示范区投入、项目向示范区聚合、科技向示范区引导”的思路,我区聚合各类建设项目,整合资金558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建设蔬菜科技示范园1000亩。

     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宣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并将其纳入全区现代农业考核内容。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5家,成员总数10160人,带动农户53034户。组建13家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苗木花卉产业由“散户型”向“联合大户型”的转变,被省农委授予“指导扶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立足于区情,我区加大改革力度,构建“职责明确、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为农服务新机制,创建农业科技人员垂直管理、服务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为农服务新机制。我区颁布了省级地方标准《太子参栽培技术规程》,开展了太子参标准化生产示范。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小麦、棉花、油菜良种覆盖率达100%。在引进10余个蔬菜新品种的同时,我区还有效提升了“皖江黄鸡”、“皖江麻鸡”、“皖南黄鸡”、“皖南青脚鸡”等自主培育家禽品种的良种化程度。围绕“主攻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开拓西部地区市场,积极拓宽国际市场”的总体思路,我区多措并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大市场,鼓励优质农产品进军大超市。目前,我区香菇、茶叶、太子参等农产品已在长三角地区挂牌销售,水阳江牌幼蟹畅销江苏等8省。

     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农业,我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区拥有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产值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其中,年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年营销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年营销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6家。全区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新增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个。目前, 全区拥有“宣华”牌香菇、“水阳江”牌幼蟹等100多个农产品标识,“水东天元”蜜枣等11个农产品获得安徽名牌农产品。“华卫”等3个商标被认定为安徽著名商标,“扬子鳄”牌系列优质大米被评为“全国放心米”。“三黄鸡”品牌叫响全国,“立大遛味族”、“刘郎食品”等品牌成为市场的“香饽饽”。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3.4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8亿元,粮食总产51.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28元,创下历史新高。全区粮食总产为52万吨,比上年增加1.55万吨,增幅为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