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清明节祭祀活动主要是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每逢此时,人们都要到先人墓前祭奠,以寄托缅怀思念之情。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每到这个时节,总会融入一些与当今时代极不和谐的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清明节期间,利用种种形式怀念先人、寄托哀思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地方的封建迷信之风则愈演愈烈。祭祀者携带着烧纸、馒头、面包、香烟和白酒等供品,在墓前点香,摆上供品,焚烧纸钱、金银山等。有人也借机摆上“迷信”摊,看手相、算命,使这一节气平添了诸多迷信色彩。这些愚昧的行为,不仅不能告慰亡灵,且污染环境,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严重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在清明祭祀中,一些人用烧纸钱、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人到之处火焰升腾、烟雾弥漫、响声不断;人走之后,烟灰废纸、塑料袋满地都是,一片狼籍。更有甚者践踏花草、砍伐树木、损坏公物。
在一些祭祀区,驾驶公车去祭祀的现象依然可见,还有呜着警笛去祭祀的。这些公车仗着“衍门大、头衔高”,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服从交通警察和有关人员的指挥,造成秩序混乱、堵塞交通的现象。有些党员干部,拖家带眷,动用公车回老家祭扫,不远万里,炫耀派头,甚至利用祭扫名义,一路游山玩水,把清明当作放假旅游。
在祭扫时,有些人为了显示排场,不顾自身实际,大搞铺张浪费,竞相点燃几百元买来的各种 “冥币”、“元宝”、“彩电”、“冰箱”、“洗衣机”、“ VCD”、“电脑”乃至“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祭品,烧得烟雾缭绕,一片乌烟瘴气。一些人借祭祀之机大操大办,似乎纸钱烧得不多,便不能显示气氛热烈;爆竹放得不够,便不能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清明节即将来临,清明扫墓,文明祭祀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把不良风气当成新潮祭拜方式,社会影响极其不好。大量鸣放鞭炮,焚烧纸钱等祭祀品,浪费资金不说,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又极易引发山火。据报道,我国森林火灾60%以上是由于上坟烧纸引发的。这种不文明的祭祀做法,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不相适应的。
其实,没有什么比和谐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和永久的思念更能告慰先人在天之灵。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祭祀形式,在引导市民开展文明祭祀活动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也下了不少功夫。如今,越来越多的祭祀者一改往日不文明的祭祀方式,运用召开家庭追思会、敬献鲜花、栽植青松翠柏、悬挂挽绫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心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墓地,进行“数字化祭祀”,为亘古不变的终极人文关怀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正成为近年来清明祭祀的一大亮点。因此,在清明时节选择用鲜花、音乐、植树、写文章悼念、手机短信上网祭祀和网上祭祀等文明方式悼念亲人,既可多一些缅怀与思念,又可少一些挥霍与浪费。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祭奠方式,才是我们今天要做的。
但愿人间真情永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