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水阳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突出强基固本,坚持支部引路;突出先锋示范,引导党员带路;突出产业带动,壮大经济铺路,切实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融合,在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整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强基固本,筑牢堡垒
细化责任网格。确立1名党委委员主抓脱贫攻坚,定期召开例会、听取报告,统筹部署相关工作,上下联动抓工作落实。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完善镇干部分工包村制度,152名机关干部分赴28个村(社区),健全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包人制度,层层分解任务,推进工作落实。
持续软弱整顿。2018年对照班子配备不齐等5个问题方面,倒排出吴村村党总支为软弱涣散党组织。2019年围绕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等10个方面,认真摸排梳理,沙弯村党总支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严格按照“一村一策”建立台账,对症制定整顿方案,逐条例出具体整顿措施,明确整顿时间安排。采取各部门联合整顿,组织办协调解决“软”的问题;纪委办负责“腐”的问题;综治办、信访办解决“乱”的问题;农经站解决“穷”的问题。
优化村级班子。2018年在严格村“两委”换届的基础上,对现任“两委”成员进行“回头看,对于村“两委”班子职数未配齐的村加强管理,新补选进“两委”人员的资格审核力度按照不低于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资格审核,特别加强涉黑涉恶人员打击力度。扎实开展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工作业绩“回头看”工作,优秀等次15名,一般等次22名,“差”等次2名。其他168名村干部工作业绩“回头看”工作同步开展,最终确定“优秀”等次67人,“一般”等次92人,“差”等次9人。奖优惩劣,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
配强扶贫队伍。在上级派驻了2支扶贫工作队的基础上,水阳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选准派强了驻村干部,向非贫困村选派26名扶贫专干,近年来先后选拔出62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队伍中,镇、村两级工作导师也配备到位,夯实脱贫攻坚人员基础。区、镇、村三级形成扶贫互帮,信息互通,政策互传的多向共管渠道。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严格实行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党建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先锋示范,党员争先
五级联动造氛围。近年来该镇持续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提标,构建全覆盖的为民服务体系,探索出“党委委员-村‘两委’成员→党支部→党员→群众”的五级联动体系,为民服务点对点、亲情服务面对面、常态服务心贴心,通过抓党员“关键少数”,发挥“头雁”作用,做到“六个精准”,各村(社区)选出“党员中心户”,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依托党员电教远教站点,打造出金水源、金新河蟹等学用示范基地,加大帮扶带动力度。
技能提升涨本领。镇党委鼓励党员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持续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及双技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产业能手和外出能人培育成党员,激励党员群众发展种养项目、开发农特产品、掌握一技之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靠技能择业、自主创业,加强以党员队伍为骨干的精准扶贫“主力军”建设。开展以脱贫攻坚帮扶为重点的党员承诺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结对帮扶显精准。该镇鼓励有能力、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扶持,如光明村党员孙路,帮助贫困户学习挖掘机驾驶,现已成为熟练工,月薪6000多元;鼓励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2019年贫困村光明村、吴村村率先落实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机制,随后其余26个非贫困村(社区)争先“取经”,经村“两委”会议商议遴选,征求结对帮扶双方意愿,建立最终帮扶台账,目前全镇930名党员自愿帮扶1169户贫困户;鼓励流动党员争当“双向带动”典型。
三、产业带动,壮大经济
转变思路找到出路。近年来,该镇抢抓发展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深入挖掘自然资源,转变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以招商引资盘活沉睡资产,以土地入股开发闲置资源,以生态养殖培优水资源等,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18年该镇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20个。
把准脉搏激发活力。2019年2月宣州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联合出台 《关于印发<宣州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随后该镇党委迅速召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会议抓部署,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的宣传,该镇有8个村(社区)主动作为试点。
精准配置提升效率。该镇坚持整合土地、水面、劳动力等资源,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精准配置资源,摸索出“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雁翅社区以2039.5亩水面入股专业合作社,769户,2409人全部入股或直接参与水产养殖业,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2018年该镇有3856亩水面开展了生态养殖,现水质明显改善的水面面积1438.5亩,实现从农村资源到农村产权再到农村资本的“龙门三跳”。
拓展项目助力脱贫。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该镇完成了扶贫项目库建设。当前,光明村建成众阳建材园区一期、安徽中微电子二期和三期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其中大部分以资产收益的形式分配给建档立卡户。吴村村二期光伏发电项目收益6万元,水产品暂养收益2万元,两项资产收益的部分按程序用于帮扶77户建档立卡户及35户其他困难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