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宣州区消费品市场分析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扩大消费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在宏观经济运行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重不利因素的背景下,全区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情况
1.总体运行平稳,增速略低于全市。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1亿元,占全市41.1%,居全市首位(详见下图)。累计增速12.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2.城镇占居主导,乡村增长较快。全区城镇零售额74.6亿元,增长12.3%;乡村零售额51.5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比城镇快0.6个百分点。
3.热销商品较少,部分增速放缓。从商品类别看,七大类商品呈现“
前三季度宣州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类表
单位:亿元,%,百分点 | ||||
指标名称 | 1- 9月零售额 (亿元) | 累计增速(%) | 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 |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 60.3 | 6.7 | -5.3 | |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 4.2 | 24.8 | 24.5 |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2.7 | 12.0 | 1.7 | |
金银珠宝类 | 2.9 | 5.0 | -66.2 | |
日用品类 | 1.3 | 27.4 | 23.7 |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4.0 | 1.8 | -8.7 | |
石油及制品类 | 21.4 | 9.7 | -7.1 | |
汽车类 | 15.9 | 0.6 | -15.8 |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虽然全区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整体比较平稳,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作用持续减弱。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60.3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2个百分点。
二是汽车、石油类消费品带动作用大幅下降。目前,在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占比最大(62.0%)的汽车、石油类消费品下降幅度较大,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前三季度,汽车、石油等商品拉动零售额增速由上年同期的16.4%、16.8%分别下降至0.6%、9.7%。我区销售汽车的亚通汽车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大型石油企业销售额同时大幅回落是造成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类零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是批发企业销售额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全区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201.1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9个百分点。由于国家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我区以销售钢铁为主的限上批发企业下滑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49.4%,其中徽商金属、进宝金属、宏源再生资源、天建物资回收四大限上企业均已停业。
四是电子商务对传统实体店的挤压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尤为迅速,传统百货店、超市在与电商竞争的过程中流失了相当部分客源。从全国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4.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0%,由此可见网上销售对实体店冲击之大。相比之下,我区电子商务方面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大规模发展态势。截止目前,我区仅有3家限额以上网上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152.4万元,同比增长4.9%,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仅为0.18%。部分购买力外流对我区消费品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五是统计方法制度原因,造成部分较大规模产活单位未纳入限上统计。按照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外地法人企业在我区注册登记的商贸产活单位,即使达到限上的规模,也无法纳入我区统计,如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世纪华联超市等。由于新开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不断增加,造成我区零售额统计数据的流失。
三、扩大消费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消费品市场升级,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转型,鼓励在文化、住房、汽车、休闲旅游、教育等方面消费,提升居民消费层次。
(二)鼓励符合限上标准的个体户注册为法人企业
出台相关优惠奖励政策,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并积极申报为限上商贸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密切分工合作,切实为限上商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引导规模较大的产活单位重新注册为法人企业
一是在招商引资引进有关商贸项目的同时,增设必须在当地注册登记法人资格的关键条件,以便按照贸易“法人在地统计原则”能纳入我区统计,从而客观真实反映宣州消费市场状况;二是尽早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已经在我区经营所属外地法人的规模较大产活单位重新注册为法人企业,做到应统尽统。
(四)培育本地电子商务市场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目前我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多、规模不大,因此要积极培育本地电子商务市场,让本区传统商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抢占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一席之地,挽回我区因网购而导致消费外流的部分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