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阳镇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有力抓手,通过构建“教育赋能+激励增效、结构调优+梯队蓄能、机制创新+服务提质”三维体系,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雁阵”格局从局部突破到整体跃升。
教育赋能+激励增效,激活头雁领航“强引擎”。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双轮驱动培养体系,聚焦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等关键课题,系统提升村干部的群众工作、依法履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双师教学”机制,通过书记讲党课与业务骨干授实务相结合,推动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双提升。深挖乡村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行走的课堂”,建成朝阳村党史村情展陈馆,开展沉浸式教学6场,覆盖300余人次,推动党员干部凝心铸魂、以学促干。实施“头雁领航”激励计划,在“七一”等重要节点表彰百余名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村干部、网格员,积极宣传先进做法、优秀事迹,激发干事热情。推荐政治坚定、担当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与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定向招录。深化长三角教育协作,建立跨区域跟班学习机制,先后选派2名“青雁”书记赴浙江德清沉浸式跟班锻炼,安排28个村(社区)党建业务骨干赴“点对点”交流,培育形成“头雁示范、强雁带动、雏雁成长”的良性生态。
结构调优+梯队蓄能,锻造群雁齐飞“生力军”。着眼于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纳入“储备库”,通过届中分析动态调整不适宜任职干部1名,通过谈心谈话、政策保障等方式平稳过渡。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导师帮带”机制,采取“上带下”“老带少”“旧带新”等方式,明确专人传帮带,乡镇班子成员、党建干部、实践经验丰富的党组织书记等不定期与后备力量开展经验交流,结合学员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按需配菜”,帮助捋思路、明方向,推动从门外汉向行家里手转变。水阳镇现有15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专科及以上学历达76.28%,动态储备55名村书记后备人选、44名村干部后备人选,2024年调整1名肯吃苦、有思路的调整1名大专学历干部任软弱涣散村书记,吸纳5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干部队伍逐步实现年轻化、专业化。
机制创新+服务提质,绘就为民惠民“实景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落实网格化管理,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网格、村组“神经末梢”。建立网格长+网格员+X名网格信息员为框架的“1+1+X”基础网格力量体系,2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指挥长,155名村“两委”与担任网格长(管理员),配备网格员711人。徐村村试点“四方共治”模式,整合党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力量,投入21万元实施道路修复、停车场建设,清运垃圾近百吨,惠及群众1200余人。注重一线工作法,将为民办实事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村干部深入村组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摸清村级发展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将收集的议题进行梳理,形成民生“问题清单,2024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7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