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林街道聚焦小区治理这一难题,突出“红”的特色、“治”的成效,融合各方资源,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三方协同,较好提升了辖区住宅小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党建引领,小区网格 “用起来”。以推进“多网合一”为契机,建强网格支部,引领多元力量在各类服务载体上协同作用,真正实现“人在网上、事在格中,大事不出网、杂事一网兜”。一是筑牢红色网格。将街道原有93个自然小区按照“便于服务、便于交流、便于活动开展、便于改造提升”的原则划编为38个网格单元,推进“一网格一支部”建设,选优配强支委班子,为组织各方资源、协调各类关系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凝聚多元力量。发挥网格党支部引领作用,以辖区党员、网格员为志愿服务主体,凝聚共建单位、物业企业、热心居民等多元力量,开展“身边岗位”认领活动,组建“江淮义警”、警民联调等公益组织,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各类工作下沉到网格,及时收集、解决、反馈网格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形成能量大循环,温暖大传递,提升小区居民归属感。三是健全工作载体。按照网格数30%的比例,科学布局设点11处党群驿站,将网格服务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星期五等有机融合,组织各方力量定期开展微宣讲、微实践、微治理,以月均组织1-2场或全年不少于20场次小区群众活动,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三方协同,红色物业“转起来”。以“宛美红色物业”建设为载体,拓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配合渠道,着力提供人民满意的物业服务。一是组建红色业委会。坚持业委会选举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街道物业站全程指导,鼓励党员业主自荐或推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业委会候选人,确保业委会中党员达到一定比例,目前辖区所属业委会中党员数量占比达56.3%,有效保障了党的主张通过合法途径得到贯彻落实。二是探索“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工作模式。西林街道通过社区“大党委”建设,吸纳物业党支部负责人兼任社区“两委”成员,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绿化修剪等居民反映强烈的“大事小事”,以季度联席工作会议推进常态化协商议事,及时公布议事内容和结果,推动解决问题,全程接受居民监督。三是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实践。破解社区“看得见、办不了”和部门“办的了、看不见”问题,以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协调市、区两级文明创建、城管、消防、物业等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针对天都花园、状元府等小区占用、毁绿、违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赢得网上网下群众“好评”“点赞”。
建章立制,民生呼应“建起来”。一是创新搭建物业矛盾调解平台。在“息(西)事宁(林)人”调解室基础上,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物业纠纷调处中心,聘请市物业协会、律师协会专业人员,退休法官、“两代表一委员”为街道物业矛盾调解员,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规范调处范围及制度程序,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物业纠纷。二是用好民意反馈渠道。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通过市长热线等各类民意诉求反馈平台,定期梳理解决反映集中的问题。例如,在昭亭雅苑小区因无人管而居民投诉居高不下问题上,西林街道分类梳理群众诉求,引进宣城智恒物业代为服务小区,协调筹措资金近34万元,修复脱落外墙648平方米,消除重大隐患。三是面对面倾听诉求、解决问题。在主题教育中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等工作机制深入群众,在宣传服务过程中立行立改小区物业问题。截至目前,党政班子成员共开展送学139次,现场办公35次,解决问题8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