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人民政府!
  • 繁体版|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3M/202501-0000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区科技局(科协)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1-07 发布日期: 2025-01-07

区科技局(科协)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07 15:55 来源:宣州区科技局 浏览:0
【字体大小:

区科技局(科协)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科技企业培育,夯实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6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16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开展2023年度科技创新“十强企业”评选工作,申兰华色材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得区委、区政府表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

(二)突出创新型城市建设,季度“赛马”成效明显。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宣州区2024年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扎实推进。统筹抓好科技创新“赛马”工作。创新型省份“赛马”季度评议工作一季度位居全市第二,二季度位居第一。

(三)突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推进产学研合作。修订《宣州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发挥科技创新券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6项。17家企业获得市科技创新券支持,资金总额61.17万元。47家企业申请区科技创新券,总额181万元。组织开展省科技创新券申报工作。11人获批安徽省“科技副总”。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宣酒集团获批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宣州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运营。三是推进科技项目实施。晶瑞新材料等7家企业获批宣城市专精特新企业科技研发专项。乐方食品、美诺华药业承担的省重点研发项目通过验收。博瑞特热能设备承担的省重点研发项目、茶之源承担的“揭榜挂帅”项目按计划实施。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申兰华色材酞菁蓝绿色制造、功能化技术及其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突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赋能“两强一增”。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特派员组织建设。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安农大等高校院所组建3支科技特派团。建成的5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五)突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推进科普示范区建设。一是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开展各类送活动,共计百余场,服务群众16000余人次。二是持续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参加宣城市第四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宣州区共51个代表队获奖,宣州区科协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第39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宣州区代表队共7项作品获奖。三是强化防震减灾宣传。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七进”活动,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二十余场,发放宣传品、宣传册5000余份。

今年以来,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不强。全区科技创新指数及增幅位居全省45个区中游水平。创新主体规模不大。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不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过亿元企业仅1家(立讯精密)。创新平台能级不高。国家级创新平台仅有1家(宣酒),缺乏重量级、有显示度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二、2025年工作思路、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科技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动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预期目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认定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

(三)重点工作安排

1、实施创新主体量质提升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企业强内功激活力,促进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实行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加快推进“两个提升”。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双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达到50%以上。

2、实施创新平台科创赋能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以产业之需谋平台布局。围绕“2+4产业”,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以院校合作聚创新资源,继续开展企业“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以合作攻关促成果转化。围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健全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推动校企成果需求精准对接,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宣州科创中心、慧科生物医药孵化器提档升级,宣州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实施园区创新发展提效行动。发挥园区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打造创新高地。支持园区创新能力建设,在创新人才招引、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项目申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创新能力在省级高新区、开发区排位均较上年度提升。

4、实施创新环境优化行动。强化政策宣传。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深入宣讲科技创新政策,培养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促进企业更好地把握政策机遇和政策红利。强化政策“精准滴灌”。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现科技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落实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引导银行、担保、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实行“科技贷”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