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223T/202210-00032 | 组配分类: | 数据发布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统计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的发展与思考 ——宣州区乡村民宿调研报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10-08 | 发布日期: | 2022-10-08 |
今年7月,文旅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把城市游客导流到乡村,既盘活了乡村又形成了新的城乡互动,小民宿正在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为了解宣州区乡村民宿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民宿发展路径,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区文旅局以及水东镇、溪口镇、杨柳镇、寒亭镇等镇开展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探索乡村民宿带动乡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乡村民宿的涵义
“民宿”发源于日本、英国和台湾,它作为一种旅游业态早已存在。主要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 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民宿发展到现在,细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城市民宿、旅游民宿、乡村民宿。《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的定义: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民居等相关资源,主人参与经营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二、宣州区乡村民宿发展现状
宣州区乡村民宿起步较晚,90%以上经营时间在1-3年,处于发展初期。除极少数经营者租赁房屋经营以外,其他均为利用自有房屋改建、扩建以后进行自主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乡村民宿约40余家,从业人员170余人,平均建筑面积约300-500平方米,平均客房数10间。今年以来,上海及周边疫情暴发,对全区民宿产业产生了重创,80%以上经营主反映入住率下降,其中下降10%以内的占40%,下降30-50%的占30%,下降50%以上的占20%,还有10%经营主反映略有增长。
(一)从地位优势来看
宣州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毗邻上海、浙江,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人文古迹遗存遍布,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条件和优势。依托文化旅游特色,宣州区制订了“三区一带”旅游发展规划,即东部古镇皖南民俗文化集聚区、南部书香田园文化集聚区、北部水乡休闲养生度假区和环城休闲娱乐带。特别是近年来“皖南川藏线”宣州段、水东大景区等乡村旅游氛围不断升温,大受前来休闲度假的江浙沪等地游客青睐,带动了周边民宿业的快速发展。
(二)从规模分布上看
大部分为个体经营,总体上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品质不高。多分布在“皖南川藏线”沿线、溪口十八湾景区、以及水东镇前进村艺术乡村旅游景点、水东龙泉洞景点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周边,如溪口镇、杨柳镇,水东镇(详细分布情况见下图)。
(三)从经营模式上看
主要以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为主。部分民宿兼营土特产销售业务,如茶叶、竹笋、蜜枣、蜂蜜、酱菜等。个别民宿兼营水果采摘业务,如吕辉农家乐开展猕猴桃、火龙果、李子等采摘。
(四)从营销渠道上看
以线下“回头客”为主。80%的受访者表示,主要依赖线下经营,线上订单占比不到30%;约有10%的受访者未开通线上业务;还有不到10%的受访者表示线上订单占比在30%以上。旅游团队订单较少,占比不到10%。
(五)从品牌创建上看
近年来,宣州区政府不断加大民宿品牌的创建力度,引领乡村民宿正朝着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民宿主体中共创建“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5家、“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3家、首批“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3个、“宣城市十大网红民宿”3家;安徽省“灰姑娘”农家乐12家。
(六)从政策扶持上看
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民宿行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民宿业健康发展。2022年宣州区修改完善了《宣州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在民宿品牌创建、建设运营等方面给予政策指导、资金支持。今年4月,宣城市宣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宣城市当前金融支持民宿行业发展若干举措》,从8个方面对民宿行业实行优化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并对因疫情影响造成暂时还款困难的民宿行业市场主体,继续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二是通过加大业务培训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区文旅委、区妇联联合开展了2021年乡村旅游暨“徽姑娘”农家乐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班。区文旅委、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三、宣州区乡村民宿发展存在问题
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盘活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主题特色不突出、营销推广力度不足、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不长等问题。
(一)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政府尚未就乡村民宿发展出台系统的规划,对民宿的开发和发展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发展民宿一般需要有两日以上的旅游行程作为配套,民宿发展可配套的旅游资源则较为零散,民宿布局分散,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
(二)民宿主题特色不突出
乡村民宿经营主体大多数是农民群体,职业化程度较低,民宿自身发展定位模糊,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民宿建筑风格杂乱无章,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现象突出。大部分民宿的档次品牌总体较低端,客房平均单价在500-1000元的约占15%,200-500元的约占50%,100-200的约占35%。
(三)营销推广力度不足
经营者市场观念的相对滞后,设施设备相对落后,营销人才匮乏。目前,乡村民宿宣传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以及回头客介绍,客源主要来自江浙沪。几乎没有通过旅行社开展宣传,接到团队订单不到10%。另外,由于乡村民宿改建、扩建成本高、收益慢,而线上平台服务收费较高,一般占订单收入的15-20%,导致部分营业主减少甚至未开展线上订单。通过飞猪、携程、美团等旅游网站开展营销的民宿主体仅占60%左右。
(四)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不长
目前,全区现有的乡村民宿经济大多为增补景区接待能力而建,业务活动还是以传统的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为主,虽然兼营一些土特产销售业务,但是很少做宣传推广,一般都是通过客户品偿后购买,产品销售量少、利润低,对带动农户就业、振兴乡村经济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2017年,住建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了民宿消防安全合格标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全区大多数民宿除配备了简易的灭火器外,并没有按照《导则》要求,开展消防设施的施工和建设,也没有办理《消防检查合格意见书》,造成了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四、对宣州区乡村民宿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地依托美丽山水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在乡村振兴这个新的命题下,如何审视乡村民宿的发展,针对民宿行业发展的现状,建议政府加快对民宿整体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破解民宿发展中一系列难题。
(一)是统筹规划,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规划,进一步明确乡村民宿发展方向,制定乡村民宿整体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宿主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在保持建筑风格的统一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精品民宿,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品牌民宿。加快完善道路交通、停车场、公厕、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协会引领,保障乡村民宿发展有序
加快成立民宿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民宿主体开展个性化的宣传营销,组织开展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民宿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引领民宿有序发展。
(三)是引流扩客,拓宽营销推广渠道
以推进实施全域旅游为契机,积极推进乡村民宿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互联网+乡村旅游”人才,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营销战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关注游客需求,加强重点客源市场分析,吸引更多流量、积攒人气,拓宽客户群体。强化线上线下联合推广,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乡村民宿。
(四)是共享带动,做好“民宿+”文章
坚定走民宿与本地特色文化、特色资源融合发展道路,创新开发民事体验、特色文化、民宿旅游等体验性旅游产品。做好“民宿+农业”、“民宿+文化”、“民宿+养老”等“民宿+”文章,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民宿的附加值。
(五)是强化消防监管,严把乡村民宿“防火关”
相关部门须加大消防指导和检查力度,积极消除消防隐患。加大消防培训力度,提高民宿业主安全防火意识,时刻提醒入驻游客注意消防安全。重视消防、参与消防,为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