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人民政府!
  • 繁体版|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财政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财政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8-03 发布日期: 2018-08-03

宣州区财政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8-08-03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0
【字体大小: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3.06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国税收入12.25亿元,增长6.1%;地税收入6.39亿元,增长15.8%;财政4.42亿元,增长22.6%

1-6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

(二)民生工程工作方面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全年计划总投入资金20.1亿元。1-6月份,已到位资金16.32亿元,已拨付14.81亿元,到位资金拨付率达90.75%二是加快实施进度。截至6月底,我区已完成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就业扶持工程、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3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并已完成食品安全工程、技能脱贫培训、退役士兵培训、计生特扶、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发放以及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等工作。其他工程类项目正加快实施,补助类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在项目管护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不断加强工程类项目的实施监管,充分发挥民生工程项目的长期效益。

(三)支持脱贫攻坚情况

一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投入再增长。严格按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截至6月底,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额4665.2万元,其中,区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达2486万元。二是推进扶贫资金拨付进度再加快。截至目前,我区扶贫资金支出2660.79万元,支出进度为57.03%建立日常检查、季度督查和支出进度通报制度,会同区扶贫办对全区相关单位开展日常检查和季度督查,并对各单位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通报。三是推进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再加大。重新修订了《宣州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联合制定了《宣州区扶贫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宣州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及时、有效。

(四)债务管理方面

一是规范举债行为。严格执行预算收支计划,科学安排项目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和项目预期效益,保持财政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坚决制止违规担保和变相融资等行为,禁止各类新增隐性债务,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制定了《宣州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宣州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强化政府对债务的统一管控。三是推进债务化解。对未来三年到期的债务进行梳理,科学编制政府债务收支计划,明确偿债主体,建立偿还机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纳入预算偿还、债务展期延期、处置存量资产、推进PPP项目等方式,妥善消化存量债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0.56亿元定向债券置换;预算安排偿还到期债务0.31亿元;推动区国资公司偿还2018年到期的徽行贷款3亿元,另有2亿元贷款正在与债权人协商办理中;公开拍卖48套住宅房进行债务偿还,并已成交30余套;推动宣城高新区偿还徽行贷款0.2亿元;推动水阳、朱桥等乡镇偿还到期债务0.4亿元。

(五)深化财政改革情况

一是建立区级预算管理制度。制定了《宣州区区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二是推动预算评审由重点领域向全部项目覆盖。增加评审单位,扩大评审范围,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要求,建立健全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预算评审嵌入部门预算管理全流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做到“花得其所,用得安全”。三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模式。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监控,实现申报计划、资金支付、银行清算全部通过网络传递,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四是全力推进农综改各项工作。实行工作月调度制度,出台了《宣州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月调度机制》,明确专人专责,确保农综改工作顺利推进。2018年,共批准实施项目64个,总投资1.26亿元,正在稳步推进中。五是加快区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步伐。在前期多次会商的基础上,拟定了《宣州区区属国有公司改革转型方案》并再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推动区属国有公司从融资平台向实体经济转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六是继续推动PPP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类项目。目前,共实施PPP项目5个,其中,已落地实施项目1个(S604沈村至朱桥段建设工程、S104宣城至港口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推进中的项目4个(高新区管委会科技新城项目、乡镇驻地污水治理项目、汤村水库及周边片区项目、市信息工程学校体育场馆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增收乏力

一是缺乏支柱行业和重点税源支撑。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区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地方经济和财源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效益不高,抵抗风险能力低,对税收收入没有起到引领增收的拉动作用。二是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导致财政减收效应逐步显现。受今年51日起执行的增值税税率降低(17%11%分别降至16%10%)、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上调(50万元、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进项税一次性退还、新型行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影响,财政减收效应将在5月份后逐步体现。三是受国家限产能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废旧物资批发等行业从2017年下半年起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废旧物资和铜加工行业的税收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四是清理欠税红利不再明显。2017年全区清欠收入超过1.2亿元,创近年来新高,2018年这些清理欠税红利将不再明显,收入势必会大幅下降。

(二)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凸显

民生类支出的不断增加,财政刚性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且近年来,上级陆续出台多项改革,地方增支较大。一是义务教育、城乡低保等民生支出增长过快,而相应的一般转移支付收入增长甚微,区级财政压力大二是村级转移支付每年定额补助0.12亿元,为保障基层政权稳定,每年村级补助支出达0.7亿元,仅村干部工资为0.28亿元,且逐年上升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基层卫生院人员纳入全额财供且卫生院收入不纳入预算管理,区级财政每年增加支出0.6亿元;四是国有林场改革没有安排一般转移支付补助,地方却要承担相应改革支出,每年又要增加0.3亿元。随着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及民生类支出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大、基数高的特点,收支矛盾更加凸显。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大组织收入力度

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财源建设。不断修订完善宣州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园区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软、硬环境不断提升,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鼓励园区企业创新,做好企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的兑现工作,不断支持企业发展,涵养税源;深化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通过搭建综合治税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运用,形成与乡镇街道、园区及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的征收力度,扩大对零星税源、小税源的征管覆盖面,促进税源监控和征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优化支出保障民生

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等支出管理,确保实现一般性支出压缩5%的目标,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健全预算支出管理责任制度,强化预算支出分析,合理均衡安排财政支出。继续加大民生、改革、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优先保障基本支出和民生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三)深入推进财政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理顺市区、区乡财政体制,合理界定和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市区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区级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强化预算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比例,增加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扩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加快建立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绩效管理闭环链条。推动将33项民生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财政监督检查

进一步创新财政业务督查方式,增强检查深度与广度。建立财政资金监管责任制,推动监管与责任挂钩。加大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做到依法检查、依法定性、依法处理。全面完成财政系统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财政业务严谨有序开展,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两个安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财政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