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政校企三方的“头脑风暴”在宣城高新区科创中心会议室举行。企业技术负责人直陈技术瓶颈,表达合作意向;“科技副总”结合研究专长,提出解决思路,并推介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宣城高新区立足为企服务,搭建产学研融合桥梁。
这是宣城高新区“科技副总看高新”活动现场。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技副总”与合作企业技术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主办方还邀请了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专家学者和重点企业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活动。
2024年8月,安徽省首批344名“科技副总”走马上任,他们来到车间一线,在火热的现场大展拳脚!
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0名专家教授,分赴宣州区杰爱新材料、申兰华色材、福美达新材料、博瑞特热能、立讯精密等5家企业。
那“科技副总”的作用是什么呢?
“科技副总”是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聘,到企业兼任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以及其他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任职期间,“科技副总”需要帮助企业制定创新规划、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指导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等。通过聘任高校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推动科研成果从“象牙塔”走到车间,为企业“输血注氧”增添新动能,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加速贯通科研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双向通道。”宣城高新区主任助理赵振华说,“科技副总看高新”的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和高校院所的综合优势。
从校园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副总”带来了智慧、技术,带来了团队和成果。
此次交流现场,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讲师丁燕,就与安徽杰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关于砂浆配方优化的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此次合作,提升杰爱新材料背衬板在潮湿环境中的抗菌能力。
“之前成果都是写在论文上,现在可以通过所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自己的论文变成了企业研发的‘加速器’。”丁燕说道。
同样让实验室的“金种子”在车间里结出“产业果”,还有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作为立讯精密的“科技副总”,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鲍智勇上任后,就立即带领企业研发团队对汽车连接器端子材料容易磨损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仅用了4个月时间,便成功解决技术难题。
自从有了6名“科技副总”为企业“撑腰”,企业只管负责抢订单、抓生产,科研的事全权交给专家。
这是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高校的科研设备更加高端,企业的生产设备更加精密。在攻克技术壁垒时,高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科技副总”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研发一项新技术,就是助推企业开拓了一条新的增长曲线,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变现为新质生产力。
“一位‘科技副总’背后是整片学术‘朋友圈’,他们带着学生驻企科研,毕业后直接输送人才,技术、团队、人才‘一箭三雕’。”安徽申兰华色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殷守华说,“科技副总”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技术支撑,还送来了人才支持。
赵振华表示,接下来,宣城高新区将围绕“科技副总+”机制,以“企业和‘科技副总’的共同需求为第一导向”,全力做到政策精准滴灌、服务全程护航、环境持续优化,让每一位科技副总在宣城高新区都能“创新有舞台、合作有平台、发展有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