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23年第3期 > 统计数据
  •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303-00023
  • 组配分类

    统计数据
  •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2023-03-17 11:28
  • 发布文号

  • 关键词

  • 有效性

    有效
  • 信息来源

    区政府
  • 主题导航

  • 信息名称

    2022年宣州区农业生产形势简析
  • 内容概述

  • 浏览次数

    868

2022年宣州区农业生产形势简析

【字体大小:  

分享

2022年,宣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做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生产逐季回暖,农业保持稳定发展。

一、总量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5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分行业看,农业总产值37.6亿元,增长2.5%;林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28.4%;畜牧业总产值24.3亿元,增长5.1%;渔业总产值24.3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11.7%。

二、生产情况及特点

(一)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

1、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8万亩,同比增长3.3%;蔬菜产量17.6万吨,增长3.6%。全年油菜籽播种面积8.9万亩,同比增加10%;产量1.4万吨,同比增加9.5%。茶叶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有茶园面积8.9万亩,茶叶总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1.2%。全年园林水果面积2.2万亩,产量1.2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2、粮食产量受灾略降。受2022年夏季少雨空梅、罕见高温天气影响,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130.6万亩,同比下降0.4%,总产量49.2万吨,同比下降1.0%;其中谷类播种面积125.9万亩,同比下降0.5%,产量48.7万吨,同比下降


1.0%。豆类播种面积3.0万亩,同比增加4.1%,产量0.3万吨,同比增长5.9%,薯类播种面积1.7万亩,产量0.3万吨,与去年持平。

(二)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区造林面积(含迹地更新)236公顷,同比增长46.6%,森林抚育4680公顷,同比增长32.9%。由于近年来我区松科植物采伐受到限制,我区林农通过采集松脂方式获得收入的比重增加,全年林产品采集产量同比增长6.5%。

(三)畜牧业生产稳固提升

2022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同比增长5.2%。家禽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肉类总产量中,禽肉占比91.0%,猪肉占比8.8%。其中禽肉产量9.3万吨,同比增长5.0%;猪肉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7.1%。全年生猪出栏11.4万头,同比增长4.8%,家禽出栏5944.6万羽,同比增长6.5%。禽蛋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0.1%。2022年,我区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动本地规模猪场升级改造,生猪产能有力复苏。截至年末生猪存栏6.4万头,同比增长20.9%。

(四)水产品养殖稳步上升

2022年宣州区结合实际,全面调整优化全区水产养殖滩涂规划,积极推进全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广稻渔种养、“虾-蟹-稻”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在洪林、狸桥、南漪湖周边及水阳江两岸区域继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据区渔业管理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1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9万吨,同比增长4.0%。其中,捕捞产品产量0.5万吨,同比下降2.5%;养殖类产量6.4万吨,同比增长4.6%。2022年我区持续推进鳙鱼养殖产业,全年鳙鱼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9.1%。2022年鱼类、甲壳类、其他类分别占比50.6%、47.0%、2.4%,甲壳类水产品占比去年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2022年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5.4%。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应用普及度还不够,种植户、养殖户对生产技术规程掌握不充分,对于市场波动,应变能力不足。如:宣州区古泉镇特色水果早熟梨,面临近些年,梨市场价格的不稳,管理、采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困境,种植户只能选择退出而及时止损,大部分梨园现处于无人管理,自生自灭状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是短板。传统的农业方式依然占据较大比重,一方面制约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环境影响,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在田作物受旱减产,反映了我区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仍然偏弱,产能不稳。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充分。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现象仍存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导致农业综合效益偏低。

四、几点建议

一是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要充分发挥农资销售渠道作用,加强农资监测与信息调度,确保农资储备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要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查苗情、查墒性、查病虫害,引导农民抢抓农时,积极春耕备耕生产,做好田间管理、科学调控水肥,为全年农作物丰收打好基础。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区旱涝情形时有发生,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修缮水利设施,做好抗灾物资储备和防灾技术应对,切实提高农业防洪抗旱能力。以设施条件促生产发展,以设施条件促品质提高,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保险稳定器作用。

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宣州品牌。依托现有农业基础,从市场需求和本地的优势出发,制定适合本区农业适合发展的规模和特色,做强家禽支柱产业,做大水产和农产品加工业2个强农产业,做实粮油、蔬菜、茶叶、烟叶等惠农优势产业,做好水阳三宝、水东蜜枣、新田宣木瓜等“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益农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化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发挥宣州规模效益和特色品牌效益,加快推进本地特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