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0MB1791406L/202505-00018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宣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5-05-20 | 发布日期: | 2025-05-20 |
索引号: | 11341700MB1791406L/202505-00018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宣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5-05-20 |
发布日期: | 2025-05-20 |
宣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宣州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见附表)。现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扎实推进美丽城区载体建设
1.积极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实施城区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城区生态修复,深入实施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恶臭异味、道路扬尘等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整治。(区生态环境分局、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区工信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落实)探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新机制、新模式。(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5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巩固2024年16个精品示范村培育村建设成果,新培育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力争获批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区农业农村局牵头)
3.分类推进美丽载体建设。加强河湖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争创国家和省级美丽河湖、省级幸福河湖。(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按职责落实)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等分领域行动。(区财政局、区交通局按职责落实)
4.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先行区。谋划“十五五”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组织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专项规划。(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局、区林业局按职责落实)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协同治理,深化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治,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动监管。(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强重污染天气精准应对,全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加强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全面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固定污染源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低效治污设施、设施不正常运行、弄虚造假等突出问题。(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实施移动污染源专项治理,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和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局、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按职责落实)精准科学管控秸秆焚烧。(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责落实)
6.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基本完成长江等重要支流、重点湖泊入河排污口整治。(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排查整治行动,推进化工园区专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实施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河湖岸线保护修复,促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区发改委、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按职责落实);加强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源、农业源和内源污染治理,确保南漪湖流域水质量稳定优良。(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落实)全面配合宣城市住建(城管)局健全城区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工作机制,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区住建局牵头)
7.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强化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水土共治,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重点建设用地环境监管,受污染耕地达9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局按职责落实)。
8.深入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配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巩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效。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区城管局牵头)持续落实省级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开展江河湖库清漂专项行动。(区发改委、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落实)加强尾矿库污染隐患分级排查整治,基本完成尾矿库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深化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推动全区危废填埋量占比稳中有降。严格涉重点行业企业重金属项目环境准入,动态更新重金属全口径清单。完成2025年度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9.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至少新增完成1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5%以上;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已完成治理的21条农村水体的监测;加强农林产地环境监测保护,落实宣州区19.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加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率达83%、85%。加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持续推动养殖尾水达标处理或循环利用。(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加强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完成农村改厕23万户。(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区城管局牵头)
10.加快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科学制定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纳入“1+1+1+N”整改调度体系,一体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中央、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坚持按季度拍摄区生态环境警示暗访片,发挥督察利剑作用。认真落实常态化明察暗访工作机制,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全面开展森林资源破坏问题大起底大整治,持续推进颗粒物、臭氧协同治理,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城镇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大豪水厂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报批。(区林业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按职责落实)
11.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深入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动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成果应用。继续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和培训,构建应急监测网络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环境应急协调响应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及时妥善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完善区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规范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监督检查,启动核技术利用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三、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1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区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左右。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全面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区发改委牵头)“一企一策”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项以上。(区工信局牵头)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违规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区工信局牵头)严把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落实)
13.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新增装机10万千瓦以上。探索新型储能电站布局,力争水东100MW/200MWh储能电站纳入省储备或实施清单。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建立高耗能企业非化石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有序推进电能替代,电能替代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扎实推进非电行业减煤,加大水泥行业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应用。(区发改委牵头)
14.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鼓励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区发改委牵头)配合市直部门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建设1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含市本级)600个。积极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绿色港口和绿色航道建设。(区交通局、区发改委按职责落实)
15.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区发改委牵头)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领域节能提效。(区工信局牵头)。大力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区发改委、区林业局按职责落实)
16.强化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强化多元投入。(区财政局牵头)扩大“税绿贷”试点范围。(区税务局牵头)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发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推动绿色信贷领域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占比稳步提高。(区财政局牵头)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落实。(区发改委牵头)
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17.加强生态空间建设监督。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精细化管理。(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加强自然保护地设立、晋(降)级、调整和退出全过程管理。(区林业局牵头)持续推进“绿盾 2025”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遥感监测问题核查处理。实施第五次全区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配合省市开展2025年度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18.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开展重要湿地动态监测。推进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建设。落实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监管。(区林业局牵头)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面积不少于23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条。(区水利局牵头)
19.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落实自然保护地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扬子鳄等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湿地保护率保持52.6%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95%。(区林业局牵头)落实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常态化监测机制。(区农业农村局牵头)
20.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开展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改革,构建绿色资源环境要素交易机制。(区发改委、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局、区林业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落实)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组织开展第三批皖美休闲旅游乡村、乡村旅游集聚区、皖美金牌银牌民宿创建。(区文旅局牵头)培育生态农产品,新增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5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力争总产值达到950亿元。(区林业局牵头)落实 2025 年浙皖合作。(区发改委牵头)加强多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1.加强碳排放管理。加强水泥等行业碳排放控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区场建设。鼓励各地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参与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完成省级下达的“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任务。(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2.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申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积极申报第三批安徽省低碳(零碳)应用场景。(区发改委牵头)实施水泥等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开展新一轮“一企一策”节能减煤降碳诊断。编制新一批节能降碳改造重点项目清单。(区发改委牵头)大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积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区住建局牵头)
2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配合省市级做好气象监测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区气象局牵头)配合省级做好全省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物融合清单相关任务。强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管控,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统计调查和备案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行为。(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六、提高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24.落实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省级制定的餐饮业、纺织染整、畜禽养殖业、煤炭开采、光伏电池行业、金属矿山尾矿库渗滤液等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监测技术规范、气态污染物排放溯源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积极参与长三角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工作。(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落实)
25.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加强生态环境及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征集凝练,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攻关。(区科技局牵头)加强排污单位用水、用电、用能等数据分析研判,提升问题发现、预测预警、应急联动、污染溯源能力。持续配合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工作。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6.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评估省级EOD项目情况,规范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施一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区生态环境分局、各工业园区、区住建局按职责落实)
27.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试点。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区建设。(区水利局、区林业局按职责落实)加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强化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服务。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完成火电、水泥等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融合。(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8.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十五五”国省控空气、地表水监测点位建设与衔接,持续优化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国控监测站点电子围栏智慧监管效能。(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9.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持续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严肃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全面实施环境信用评价,完善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强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资金管理,加强项目监督自查和问题整改,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30.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积极弘扬生态文化,落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涉及我区的相关工作。推动实施“美丽安徽建设生态文明实践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推动全区范围内形成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宣州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任务一览表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5 目标值 |
指标 属性 |
|
环境治理 |
1 |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
μg/m3 |
32 |
约束性 |
|
2 |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
92 |
约束性 |
||
3 |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
100 |
约束性 |
||
4 |
城区黑臭水体比例 |
% |
0 |
预期性 |
||
5 |
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 |
%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预期性 |
||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45 |
预期性 |
||
7 |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化学需氧量 |
吨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氨氮 |
吨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
氮氧化物 |
吨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
挥发性有机物 |
吨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
应对气候变化 |
8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 |
% |
19 |
约束性 |
|
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比例 |
% |
14 |
约束性 |
||
10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
%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
预期性 |
||
环境风险防控 |
11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94 |
约束性 |
|
12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 |
有效保障 |
约束性 |
||
13 |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 |
起/万枚 |
零事故 |
预期性 |
||
生态保护 |
14 |
生态质量指数(EQI) |
- |
稳中向好 |
预期性 |
|
15 |
森林覆盖率 |
% |
≥60 |
约束性 |
||
16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平方 公里 |
不减少 |
约束性 |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