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统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统计局>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23T/202504-00032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宣州区统计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新动能强劲增长与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并存——宣州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效益分析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4-28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23T/202504-00032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宣州区统计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新动能强劲增长与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并存——宣州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效益分析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4-28
新动能强劲增长与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并存——宣州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28 09:14 来源:宣州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5年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行业表现突出,但结构性矛盾与压力依然存在。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规模稳步扩大,债务结构持续优化。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1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9%;营业收入合计80.6亿元,同比增长16.6%;资产总计达410.88亿元,同比增长13.8%;负债合计249.9亿元,同比增长9.9%;所有者权益160.99亿元,同比增长20.3%,资产负债率为60.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显示债务结构有所优化。

(二)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化加剧。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显著的分化发展态势。利润总额合计2.2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利润总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385.8%,对全区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5.9%;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达1.2亿元,同比激增349.9%,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放量。从营业收入看,装备制造业实现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44.2%,研发投入1.5亿元,增长43.5%,创新驱动特征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营收10.5亿元,增长43.5%,主要得益于建材市场需求回升。

(三)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动能加速集聚。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研发费用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31.5%;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83%,同比提高0.32个百分点,创新投入强度显著增强。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到8%和6.9%,居各行业前位。

二、存在问题

(一)成本压力持续加大,重点行业利润承压。成本上升挤压利润,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6.54元,同比增加0.84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成本占比超90%,原材料涨价与用工成本上升是主因。

(二)传统产业承压明显,转型升级亟待提速。传统产业面临较大压力,六大高耗能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9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517万元,同比扩大1392%;家具制造业营收下降41.6%,亏损118.4万元,同比扩大3155.9%;农副食品加工业营收下降9.8%,利润下降3.25%,这些行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过剩或市场需求不足等挑战,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

(三)亏损面扩大,重点行业亏损加剧。1-3月全区规上工业亏损企业156家,同比增长7.6%,亏损面为37.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以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275.5%。

(四)应收账款风险攀升加大企业资金链压力。1-3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达81.2天,同比延长8.2天,资金周转压力显著加大。分行业看,金属制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达28.1%,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叠加财务费用增长75.7%,企业融资成本明显抬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情况更为严峻,应收账款平均账期长达201.1天,超过正常信用期90天以上,严重挤占企业营运资金。这两个典型行业反映出全区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回款周期拉长、资金占用增加、融资成本上升的恶性循环,需警惕由此引发的连锁性债务风险。

三、意见建议

(一)多措并举缓解企业成本压力。针对高成本行业实施精准帮扶。一是全面落实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对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成本敏感型行业实施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等;二是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组织龙头企业开展集中采购,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实施数字化改造补贴,对传统行业企业购置智能化设备给予购置补贴着力提升劳动生产率。

(二)精准施策帮扶亏损企业脱困。建立亏损企业动态帮扶机制。一是对酒饮料、黑色金属冶炼等重点亏损行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二是组织"政银企"专项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对暂时性经营困难企业不抽贷、不断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优惠利率贷款。

(三)强化政策落实保障机制。一是设立政策兑现专项资金,实行"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二是组织"政策宣讲团"开展入企服务,编制《惠企政策一本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