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402-00058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名称: | 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2-29 | 发布日期: | 2024-02-29 |
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402-00058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名称: | 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2-29 |
发布日期: | 2024-02-29 |
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关于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业经区委、区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6日
关于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彰显山水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宣区发〔2023〕15号)精神,为加快推进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区委、区政府决定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坚持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号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立“区、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机制,积极推进骨干路网沿线环境改造提升、精品示范村建设、中心村建设、一般自然村整治、和美庭院创建,做到“示范引领、项目带动、滚动推进”,奋力推动全区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加快推进水东镇祁梅村和杨柳镇兴洋村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培育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力争获批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以上;建设8个以上省级中心村,培育36个省级中心村;整治100个一般自然村。实施宣狸一级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S206(宣泾廊道)、S206(养贤段)美丽公路建设成果,开展S207文岩路(杨柳至溪口段)景观提升,持续开展主次干道沿线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道路沿线风貌。改造农村非卫生厕所1300户,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点上示范引领,加快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
1.高标准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对照精品示范村建设规划,分步有序、扎实推进水东镇祁梅村和杨柳镇兴洋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全区和美乡村建设样本。
2.大力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每个乡镇和向阳街道确定1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参照《安徽省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制定具体方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实行区领导包保联系、企业结对帮扶,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心村建设、自然村整治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形成叠加效益。建立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考评机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精品示范村,动态调整培育名单,着力构建示范引领、梯度培育的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机制。
3.建设和培育省级中心村。每个乡镇和向阳街道确定2个自然村,参照《安徽省省级中心村建设标准》培育省级中心村,建设省级中心村8个以上。培育省级中心村要从农民群众关注度高、参与度高的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改厕治污、庭院环境提升等方面入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分步有序开展。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对村庄边角地、房前屋后小空间,以小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茶园、小果园等形式,进行绿化、美化。
4.整治一般自然村。参照《安徽省清洁村庄标准》,以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治理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方面为重点,持续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整治一般自然村100个。
(二)突出线上改造提升,改善公路沿线风貌
1.实施宣狸一级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改善沿线环境,补齐公共服务功能,宣狸路狸桥段重点提升皖苏交界公路收费站周边环境,改善昆山湖度假区交叉口、长山工业走廊等道路沿线环境,提升绿化水平。朱桥段重点建设公交站台,打造非遗文化节点,推进沿线绿化亮化。
2.巩固提升骨干路网沿线改造成果。S206(宣泾廊道)按照“一带七区”结构布局,重点打造宣湖支线干道,推进沿线环境提升。S206(养贤段)沿线增设充电桩、停车场和文化广场,增建景观小品,实现串点成带。开展S207文岩路(杨柳至溪口段)景观提升,周王段实施自然村支线道路白改黑,安装路灯、充电桩等便民设施,打造景观小品;溪口段增设村庄标识及安全警示牌,并深入开展沿线环境整治,打造旅游新干线。
(三)突出面上整体推进,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1.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8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支持洪林镇、杨柳镇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全链条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0亿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家禽、水产、茶叶、宣木瓜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创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推进乡村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加快溪口滨河康养、江南天路文化村等项目建设,支持水东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十八湾大峡谷争创国家4A级景区。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合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推进光伏项目进村入户,支持省级精品示范村培育村利用闲散土地、山场和水面,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农户利用屋顶,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增加农户收入。鼓励镇、村立足实际,组建强村公司,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农业产业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等业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夯实乡村人才基础。发挥上海海洋大学洪林科研中心、安徽农业大学宣州特色水产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团作用,继续加大校地合作,柔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持续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和新农人。加快培养乡村规划师、运营师、推介官、调解员等乡村人才。大力培育服务基层的“三农”工作者,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10人,新培育产业振兴“头雁”5名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60人以上。
3.继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农村家庭妇女及成员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院内干净整洁、物品分类有序放置、生活污水无外溢乱排等,评选区级“十星清洁户暨最美庭院”示范户100户,示范带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庭院。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活动18场,开展送戏进村194场、农村电影放映2328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实施道德积分制,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典型选树及“最美婆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孝老爱亲,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推进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加强公路、村庄、河道沿线管控,严禁新增违建墓地;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公益性公墓管理服务水平。
4.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提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30%。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加强青弋江、南漪湖等重点水体保护治理,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个。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开展农村杆线序化整治,拆除废弃养殖场棚和烟炕等。持续推进畜禽养殖行业专项整治。
5.不断强化乡村组织领航。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三农”工作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前、创示范”行动。进一步发挥村民小组长、网格信息员作用,推进“多网合一”,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广运用“警民夜话”“积分制”“乡村板凳会”“乡村夜话”等乡村治理方式,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重点项目
(一)开工项目。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培育村项目、2024年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产业到村项目、36个省级中心村培育村项目、2024年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一般自然村整治项目、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宣狸一级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二)续建项目。水东镇祁梅村、杨柳镇兴洋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2023年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江南天路文化村项目、S206(宣泾廊道)美丽公路提升项目、S206(养贤段)美丽公路提升项目、S207文岩路(杨柳至溪口段)景观提升项目。
(三)竣工项目。2023年省级中心村项目、36个2024年培育省级中心村项目、一般自然村整治项目、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项目、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产业到村项目、宣狸一级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杨柳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四)谋划储备项目。2025年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2025年产业到村项目、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省级康养村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政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宣州区和美乡村建设年指挥部,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年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地各部门要全力协同配合,抓好任务落实。
(二)强化调度推进。实行“月度通报、双月观摩、季度赛马、年度考评”工作推进机制,进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并定期开展集中晾晒、通报。区目标办将和美乡村建设年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各乡镇和向阳街道要结合实际,认真谋划项目,制定精品示范村培育村建设方案,报区和美乡村建设年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强化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建立区领导和区直单位联系包保制度,实行“1个精品示范村、1名区领导联系指导、1名第一书记驻点推动、2个区直部门包保负责、2家企业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区和美乡村建设强大合力。全方位、高频次跟踪报道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中各地各部门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营造比学赶超的和美乡村建设浓厚氛围。
(四)强化资金保障。区直相关部门要围绕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统筹谋划储备相关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各乡镇和向阳街道要围绕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高标准农田、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一事一议”等方向,谋划编制一批乡村建设项目,及时申报、滚动实施。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撬动作用,广泛发动企业和乡贤捐款捐物,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五)强化建管并重。建立和美乡村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多方筹措运维经费,对建成的村组道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厕所(含公厕)等基础设施开展日常维护,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切实提高建设和管护水平,实现和美乡村建设常态长效。
(六)强化奖优罚劣。建立和美乡村建设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项目资金支持重要依据。坚持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干部成长成才的“练兵场”,更加注重一线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力度,推动干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能上能下,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对年度考核位居全区后两位的乡镇街道,由区委分管领导约谈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践行“宣州精神”,以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为重要抓手,勇于担当、奋勇争先,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争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践行者和先行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宣州区“和美乡村建设年”指挥部
2.2024年和美乡村建设年重点任务清单
3.2024年和美乡村建设清单
4.2024年培育精品示范村联系帮扶责任清单
附件1
宣州区“和美乡村建设年”指挥部
政 委:俞志刚 区委书记
指 挥 长:王宏峥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常务副指挥长:朱 伟 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副指挥长:孙国梁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时国金 区政协主席
王建科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杜 霖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曹 俊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汪海洋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方 强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卢 明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汪成清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 毓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魏先贵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光飞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范潇潇 区政府副区长
余建亚 区政府副区长、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局长
王 剑 区政府副区长、杨柳镇党委书记
黄 彬 区政府副区长
汪海根 区政协副主席
成 员:聂 峻 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区委办主任
吴岳忠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
汪 俊 区政府办主任
吴海松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 峰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罗忠武 区委统战部副部长
李翠萍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王连乔 区委编办主任
许开国 区发改委主任
周红兵 区教体局局长
邱 霞 区科技局局长
易承志 区经信局局长
刘海善 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副局长
陈 煜 区民政局局长
熊玉芳 区司法局副局长
张 玲 区财政局局长
王华玲 区人社局局长
冯正华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杨宏亮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陶雪冰 区住建局局长
孙 霖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周 飞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魏取宝 区水利局局长
赵万青 区商务局局长
史惠群 区文旅局局长
陶宗保 区卫健委主任
丁卫银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檀志保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潘培林 区医疗保障局局长
刁红卫 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龚万鹏 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
章志强 区城管执法局局长
李建华 区供销社理事会主任
鲍慧斌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张宇瑶 团区委书记
周金苗 区妇联主席
徐开春 区文联主席
许文振 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吴训照 区烟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刘余茂 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胡秋实 区气象局局长
冯正扬 区国资集团董事长
施 俊 宣州供电服务中心主任
指挥部成员单位确定具体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联络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和美乡村建设年日常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2024年和美乡村建设年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
重点任务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1 |
加快推进水东镇祁梅村和杨柳镇兴洋村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 |
区农业农村局 |
水东镇 杨柳镇 |
2 |
培育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力争获批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以上。建设8个以上省级中心村,培育36个省级中心村。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乡镇、向阳街道 |
3 |
整治100个一般自然村。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乡镇、向阳街道 |
4 |
改造农村非卫生厕所1300户。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乡镇、向阳街道 |
5 |
实施宣狸一级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
区文明办 |
狸桥镇 朱桥乡 |
6 |
开展S207文岩路(杨柳至溪口段)景观提升。 |
区文旅局 区交通运输局 |
杨柳镇 周王镇 溪口镇 |
7 |
巩固提升S206(宣泾廊道)美丽公路建设成果。 |
区文旅局 区交通运输局 |
杨柳镇 |
8 |
巩固提升S206(养贤段)美丽公路建设成果。 |
区城管执法局 区交通运输局 |
养贤乡 |
9 |
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8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0亿元。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创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乡镇、街道 |
10 |
加快溪口滨河康养、江南天路文化村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水东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十八湾大峡谷争创国家4A级景区。 |
区文旅局 |
水东镇 杨柳镇 溪口镇 |
11 |
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合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推进光伏项目进村入户,拓宽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渠道。 |
区发改委 |
各乡镇、街道 |
12 |
鼓励镇、村立足实际,组建强村公司,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等业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区委组织部 区农业农村局 |
各乡镇、街道 |
13 |
开展基层农技人才定向培养10人,新培育产业振兴“头雁”5名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60人以上。 |
区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
各乡镇、街道 |
14 |
评选区级“十星清洁户暨最美庭院”示范户100户。 |
区妇联 |
各乡镇、街道 |
15 |
举办“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活动18场,开展送戏进村194场、农村电影放映2328场。 |
区委宣传部 区文旅局 |
各乡镇、街道 |
16 |
继续推进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加强公路、村庄、河道沿线管控,严禁新增违建墓地;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公益性公墓管理服务水平。 |
区民政局 |
各乡镇、街道 |
17 |
制定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30%。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各乡镇、街道 |
18 |
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加强青弋江、南漪湖等重点水体保护治理,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个。 |
区水利局 |
各乡镇、街道 |
19 |
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
区城管执法局 |
各乡镇、街道 |
20 |
持续推进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 |
区农业农村局 区生态环境分局 |
各乡镇、街道 |
21 |
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前、创示范”行动。 |
区委组织部 |
各乡镇、街道 |
22 |
推广运用“警民夜话”“积分制”“乡村板凳会”“乡村夜话”等乡村治理方式,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区委政法委 |
各乡镇、街道 |
附件3
2024年和美乡村建设清单
序 号 |
乡镇街道 |
省级精品示范村培育村 |
省级中心村培育村 |
整治一般 自然村个数 |
|
名称 |
类别 |
||||
1 |
水阳镇 |
新珠村 |
引领类 |
徐村村下湾 沙湾村鲍店 |
4 |
2 |
狸桥镇 |
蒋山村 |
引领类 |
卫东村薛家 宝塔村五里埂 |
8 |
3 |
水东镇 |
前进村 |
引领类 |
碧山村罗村 前进村上何 |
9 |
4 |
杨柳镇 |
新龙村 |
引领类 |
三长村蒋村 兴安村白水 |
9 |
5 |
寒亭镇 |
通津村 |
引领类 |
福定村老屋 义兴村九甲 |
3 |
6 |
溪口镇 |
天竺村 |
引领类 |
华阳社区帅里 天竺村密龙塔 |
5 |
7 |
周王镇 |
净蓬村 |
引领类 |
净蓬村朱大村 红洋村上村 |
5 |
8 |
文昌镇 |
施田村 |
引领类 |
施田村李村(吴村) 和洲村十甲 |
3 |
9 |
孙埠镇 |
刘村村 |
提升类 |
刘村大刘村 玉粒村大仲 |
5 |
10 |
洪林镇 |
七景村 |
提升类 |
七景村崔村 东华山村万村 |
9 |
11 |
沈村镇 |
胡村回族村 |
提升类 |
胡村回族村回民冲 沈村社区崔村 |
5 |
12 |
黄渡乡 |
杨林村 |
提升类 |
柏枧村大榜 方槐村戴村 |
8 |
13 |
古泉镇 |
邵村村 |
提升类 |
桃岱崔村桃园 邵村村大房 |
5 |
14 |
养贤乡 |
宝圩村 |
提升类 |
宝圩村沙河口 军塘村军塘小区 |
4 |
15 |
新田镇 |
蒲田村 |
提升类 |
蒲田村三渡 赵村村麻场 |
5 |
16 |
朱桥乡 |
浑水村 |
提升类 |
魏村村魏墩 浑水村汉口 |
5 |
17 |
五星乡 |
刘福村 |
提升类 |
刘福村杜村 刘福村潘前 |
3 |
18 |
向阳街道 |
鲁溪村 |
提升类 |
鲁溪村鲁溪中心村 河北村河北新村 |
5 |
总计 |
18 |
|
36 |
100 |
附件4
2024年培育精品示范村联系帮扶责任清单
序号 |
培育村 |
联系 区领导 |
驻村 第一 书记 |
包保 区直单位 |
帮扶企业 |
1 |
水阳镇 新珠村 |
孙国梁 |
刘 晖 |
人大办 人社局 |
宣城美诺华药业有限公司 宣城市德明食品厂 |
2 |
孙埠镇 刘村村 |
时国金 |
洪明祥 |
政协办 检察院 |
宣城市百纳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宣城万里纸业有限公司 |
3 |
黄渡乡 杨林村 |
朱 伟 |
童 琳 |
组织部 城管执法局 |
宣城英特颜料有限公司 宣城科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4 |
周王镇 净蓬村 |
王建科 |
嵇胜来 |
纪委监委 法院 |
安徽申兰华色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祥利机械有限公司 |
5 |
溪口镇 天竺村 |
杜 霖 |
范有保 |
宣传部 文旅局 |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宣城市富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6 |
狸桥镇 蒋山村 |
曹 俊 |
朱成武 |
财政局 工商联 |
宣城茶山石灰石矿(普通合伙) 宣城苏兴矿业有限公司 |
7 |
养贤乡 宝圩村 |
汪海洋 |
聂晓亮 |
统战部 发改委 |
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安徽美乐柯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8 |
沈村镇 胡村回族村 |
方 强 |
黄家旺 |
政法委 交通运输局 |
宣城凯欧纺织有限公司 宣城全鑫矿业有限公司 |
9 |
水东镇 前进村 |
卢 明 |
王 谦 |
应急管理局 招商合作 服务中心 |
宣城市华宏建材有限公司 安徽华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
10 |
古泉镇 邵村 |
汪成清 |
骆鸿飞 |
审计局 市场监管局 |
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杰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11 |
寒亭镇 通津村 |
陈 毓 |
张宏亮 |
司法局 数据资源局 |
安徽敬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宣城市德思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12 |
朱桥乡 浑水村 |
魏先贵 |
张宏莲 |
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医保局 |
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 公司宣城市宣州区马尾山硫铁矿 |
13 |
五星乡 刘福村 |
刘光飞 |
程卫星 |
科技局 卫健委 |
安徽宣城金宏化工有限公司 安徽省青草湖酒业有限公司 |
14 |
文昌镇 施田村 |
余建亚 |
李 勇 |
市公安局 宣州分局 税务局 |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 安徽亿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5 |
杨柳镇 新龙村 |
王 剑 |
于新生 |
宣城高新区 管委会 统计局 |
宏润光能科技(宣城)有限公司 宣城市皖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16 |
洪林镇 七景村 |
黄 彬 |
谭超元 |
农业农村局 水利局 |
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海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7 |
新田镇 蒲田村 |
范潇潇 |
田小宣 |
民政局 商务局 |
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 宣城市青龙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18 |
向阳街道鲁溪村 |
汪海根 |
梁本强 |
经信局 生态环境分局 |
安徽双乐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福美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