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文旅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文旅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41703358579360M/202501-0001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文旅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区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1-20 发布日期: 2025-01-20
索引号: 11341703358579360M/202501-0001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文旅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区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1-20
发布日期: 2025-01-20
区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1-20 08:26 来源:宣州区文旅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成效和举措

1.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推动“大黄山”建设。印发《宣州区“大黄山”建设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文件;3个项目纳入省“大黄山”重点项目库,争取“大黄山”专项资金400万元。以项目建设为要,新开工文旅项目7个,竣工项目5个,先后谋划文旅项目11个,总投资16.3亿元。二是强化品牌创建。宣州区第五次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水东镇祁梅村荣获省精品旅游主题村,水东前进村荣获省第二批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峄山省级森林公园入选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原舍依田、再现炊烟荣获“皖美金牌民宿”。

2.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聚力打造“南摇滚北龙舟,面上有村晚”的宣州文化IP。首次举办江南天路摇滚音乐节、水阳江龙舟邀请赛,开展“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20场,我区打造“村晚”品牌的经验做法被《安徽文旅工作交流》采用。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94场。成功举办“歌声飘过75周年”宣州区民族声乐作品音乐会、宣州区少儿书画大赛等品牌活动。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质效。宛陵书苑、古泉综合文化站评定为省一级公共文化空间。区文化馆全年服务到馆群众超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组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56场,开展线上数字化服务约200场;2024年春季、秋季群众文艺公益培训人次达7000人。区图书馆服务读者17万余人次,图书借阅量16万余册,开展线上线下各类阅读活动100余次,实现市、区图书通借通还等一体化服务。

3.持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一是积极做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争取100万元文保经费,实施2项文保工程;谋划项目,编制了3个文保方案;编制了2处市保【阮公桥,张果墓】文本,积极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176处文物田野调查复核,完成了普查总量的100%;承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城市主场活动。《张鼎丞杀骡记》入选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故事短视频。水东老街入选“宣城市十佳文物活化利用案例”。二是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推荐2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19人申报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文年荣获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完成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组织各类非遗展示活动13场。春节期间,模村双龙舞、舞狮等项目参加宣城市第二届春节民俗文化季活动,模村双龙舞荣获优秀团队二等奖。完成省级非遗保护资金项目,复排皖南花鼓戏大戏《大清官》。皖南花鼓戏《互害记》入选2024 年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

4.持续扩大文旅营销宣传

一是扩大品牌影响。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游江淮请您来”、“皖美夏日”、“皖美假日 欢乐国庆”等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强化立体营销。水东古镇景区入选安徽省“百家网红摄影点”,水东·洒秀艺术空间入选“乡村摄影基地”,扬子鳄景区入选大黄山“百日百景”。三是激活线上宣传。充分利用“两微一抖”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文旅、非遗、美食等宣传视频100部,播放量585万次,向阳殷村龙灯、水阳鸭脚包等视频获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宣传报道10余次,宣州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5.持续推进广播电视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加强应急广播运维管理和安全运行,完善相关制度和预案,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及机房搬迁,2024年我区应急广播无安全播出事故发生。二是积极开展广电整治工作。加大非法“小锅子”整治力度,全年全区共开展集中行动129次,出动检查人员278余人次。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应急广播、横幅、宣传栏开展整治工作系列宣传,发放《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法规9400余份。成功申创“无小耳朵社区”示范点8个。完成我区92家酒店电视操作复杂化治理工作,推进“重温经典”频道在我区养老机构落地。

6.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

一是紧抓安全生产工作。1-12月,共出动检查人员660人次,覆盖文化旅游企业330家次。二是紧抓文化市场监管。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282人次,检查文化娱乐场所141家次。共检查营业性演出25家,涉及120场演出。妥善处理文娱场所投诉26起。二是紧抓旅游市场监管。开展景区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绿美景区”等活动。持续做好文明旅游“六进”宣传。我单位《宣州有诗画,文明有你我》作品获全市新时代网络文明公益广告征集第一名。妥善做好投诉处理,截止9月处理旅游投诉11起,满意度100%。四是紧抓文艺校培机构监管。截至目前,宣州区已合规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38家,区文旅局常态化指导合规机构做好平台录入、维护和日常监管工作。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融合发展,不断集聚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按照“片区+产业+项目”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完成《大黄山·宣州南休闲康养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和“十五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按照项目会战突破年总体部署安排,以“文旅项目会战突破”为抓手,持续加强文旅项目建设。特别是紧盯水东古镇EOD和江南天路文化村等重点项目,会同属地和相关部门,加强调度推进,力争签约项目早开工。同时,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做好从落地到运营的全链条服务。加强项目谋划招引。坚持规划引领和项目谋划同步进行,围绕“一路”江南天路、“两核”汤村水库和水东古镇,聚焦乡村度假、自驾露营、体育赛事、精品民宿、亲子休闲等,加强与属地乡镇、国企公司、文旅专业团队对接联动,谋划一批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按照“点位现状+策划思路+业态意向+运营模式”的方式,建立文旅招商项目库,主动走出去,积极推介,加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优质项目招引力度。

(二)坚持惠民乐民,不断创造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

有序推进4家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积极争创一级空间。持续推进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建设,做好“安徽文化云”平台建设和管理。常态开展文艺演出、广场舞、民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阵地惠民实效。持续做好“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文艺演出,加大宣州地域文化类节目的比重,强化塑造宣州文化IP。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创作一批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宣州文化底蕴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参加群星奖等省、市重大艺术项目评选活动。

(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焕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光彩。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积极与上级文物部门协调沟通,推动宣州窑遗址申报国家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及时启动陈山遗址安防、新四军二支队宿营地旧址一进门厅遗址保护项目。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田野调查,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积极谋划2026年文物保护项目,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加强文物和旅游、文化的融合,丰富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持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积极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等申报工作。继续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活动。

(四)坚持立体营销,不断实现宣州文旅影响力新跃升。

深化“忆江南·醉宣州”品牌建设。深入挖掘红色、名人、戏剧等文化内涵,持续开展宣州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创新举办文旅系列主题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水东蜜枣节”、“水阳河蟹节”等节庆活动内容。高质量办好“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持续打造“南摇滚北龙舟,面上有村晚”的宣州文化IP。实施全媒体营销计划。加强与中央媒体、长三角主要媒体合作,多角度、全方位持续开展旅游营销宣传。用好“宣州文旅”微信、微博、抖音三大平台,开展系列线上宣传。积极培育本地旅游达人、网红,拍摄文旅主题短视频,利用名人流量加大宣州旅游信息曝光量,提升网络营销效果。强化区域合作。融入“上海大都市圈”,面向“长三角”,根植“大黄山”,深化区域文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宣城)文旅上海嘉年华、文旅推介会等。加强与宁国、泾县、旌德等县市抱团营销,强化区域内景区景点、饭店、旅游商品等企业联动,共同开发推介“大黄山”“皖南川藏线”等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五)坚持统筹整合,不断开创广播电视和文旅市场监管工作新气象。

继续强化广电整治工作,积极协调各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应急广播系统运营维护,发挥应急广播主体建设功能。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落实隐患闭环管理,确保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积极配合市执法支队,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监管,确保演出有序、内容安全。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能,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