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州区工业企业亩产“数字地图”改革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情况后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2 15:42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评估基本情况
(一)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皖经信运行〔2021〕108号)、《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办发〔2020〕11号)文件精神,结合宣州区实际,制定《宣州区工业企业亩产“数字地图”改革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评价范围是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及占地5亩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开展分类综合评价(矿山挖掘、供电、给排水、燃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企业除外,非成长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投产未满两年的企业可暂不评价)。
(二)评估目的
建立以企业亩均产出绩效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制度,对企业发展绩效作出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和分类指导,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坚持正向引导为主,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落实反向倒逼措施,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推动全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估工作准备阶段
依据安徽省《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皖经信运行〔2021〕108号)《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办发〔2020〕11号)等政策文件规定,结合宣州区实际,拟定了《宣州区工业企业亩产“数字地图”改革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并开展了三轮征求意见,书面征求了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税务局、区统计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科技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及区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召开了企业家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
(二)评估工作实施阶段
1.评价方法
①评价指标及权重。从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设立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5项评价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及权重:亩均税收(权重40%)、亩均销售收入(权重20%)、单位能耗销售收入(权重15%)、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权重15%)、全员劳动生产率(权重10%)。实际占地5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及权重:亩均税收(权重100%)。
②加减分项。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守法经营,设置综合素质加减分项(税收贡献、高新技术(战新)企业、平台机构、发明专利、标准制定、企业上市挂牌、技术改造、主导产业、企业参保情况),最高限加20分。
③减分项:经主管部门认定,评价年度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突发环境事件、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和偷逃骗抗税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每次每项减5分,扣完为止;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含恶意偷排、直排污染物,并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每次每项减10分,扣完为止。
2.评价分类
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按照得分高低评出A、B、C、D四类企业。A类--优先发展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高、经营效益好、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明显的企业。总得分在综合评价企业中排名前20%(含)的企业;B类--提升发展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较高、经营效益较好,发展水平可以进一步提升的企业。总得分在综合评价企业中排名列20-65%(含)的企业;C类--帮扶转型类。是指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综合效益不佳,需要重点帮扶、引导升级的企业。总得分在综合评价企业中排名列65-95%(含)的企业;D类--倒逼整治类。是指综合效益差,需倒逼整治的企业。总得分在综合评价企业中排名列后5%(含)的企业。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僵尸企业直接评为D类。
3.实施效果分析
一是亩均效益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动力,2022年度,规上参评企业340家,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提高较多,改革成效明显。二是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先后三批次为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引入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全力推动宣州区新型工业化加快实施。三是园区发展进一步加快。借助“亩均英雄贷”项目贷,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宣城高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盘活华宏塑业、普益力能等闲置低效用地,建成“城北新天地”、新宏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徽商银行已与宣州经开区管委会达成项目贷初步协议。四是“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获得省市肯定。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区;《全省首创“政聘企培”人才引育用留模式 做实亩均效益评价后半篇文章》案例获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案例;立讯精密、富旺金属入选全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宣州区获得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通报表扬。
4.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差异化政策落实困难。在水、电、气等差别化政策制定执行方面,权限在上级部门,且缺乏上位法支撑。二是低效土地处置难度较大。综合处置成本高,部分低效用地为银行抵押或是层层转让,债务关系复杂;转型升级不快,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加上市场行情影响,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设备的意愿不强,部分低效用地的提质增效进展不快;部分地区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如古泉镇、向阳街道等区域,搁置等待时间较长。
三、评估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改革任务
一是强化督查考核。持续将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营收、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工作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指标范畴,认真设置考核权重,督促各地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宣传推广。紧扣信息宣传新常态,利用各主流媒体加强对宣州区“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政策、成效和案例的宣传,扩大我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影响力。
(二)明确评价导向,迭代升级评价体系
一是优化评价体系。在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优化加减分项目,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选择重点园区、重点乡镇作为改革试点,以点扩面。二是丰富数字化平台。围绕我区“2+4”产业布局,在工业企业亩产“数字地图”评价系统中设置“产业招商图谱”专题版块,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招商。
(三)盘活低效用地,优化企业用地配置
一是加快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处置。 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支持政策,鼓励国有平台公司加大收储进行二次开发。二是实施增量用地“标准地”改革。实行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合同、工业项目监管合同“双合同”监管,将亩均营收、税收纳入供应指标体系,完善事前先测评定标准、事后管达标强监督的“标准地”土地出让模式,从源头提升亩均产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