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澄江街道办事处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澄江街道办事处> 回应关切> 主动回应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731/202408-00049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澄江街道办事处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主动回应】宣州区多名学生被骗!家长快自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8-29 发布日期: 2024-08-29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6731/202408-00049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澄江街道办事处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名称: 【主动回应】宣州区多名学生被骗!家长快自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8-29
发布日期: 2024-08-29
【主动回应】宣州区多名学生被骗!家长快自查!
发布时间:2024-08-29 16:00 来源:澄江街道办事处 浏览次数: 字体:[ ]

“暑假时间”
一些学生拿起手机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却因防范意识不强给了一些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假期以来宣州区有多名学生被骗

案例一:买卖游戏装备

学生王某在网上接受陌生人加好友,称其想买王某的游戏装备,让王某下载陌生APP进行交易,被骗0.35万元;

案例二:网上引流刷单

张某和李某,均因下载了一个引流软件,在客服的引导下让其开通会员刷单,被骗1.17万元和0.85万元;

例三:好友有急事急需转款

学生赵某的QQ好友称其姐姐生病急需要用钱,拉赵某进群,以发红包的形式帮他的朋友垫钱,后经电话联系,该朋友QQ号被盗,赵某因此损失0.3万元;

 

案例四:网上虚假交易2起

学生钱某因网上卖卡片,对方称其需要缴纳担保金才可以正常交易,共被骗0.3万元;

学生孙某,抖音购买二手手机,通过微信、支付宝多次扫码转账25次,共计转账0.36万元后,手机未收到,且无法联系上卖家;

案例五:冒充律师

学生周某,接到自称是明星律师的短信,称其涉嫌贩卖明星隐私,要求其配合调查,通过视频让对方查看了其爷爷的各类支付软件,后周爷爷的银行卡内被转走0.9万元;

学生裴某在网上购买时代少年团卡片,对方以监测到裴某为未成年导致公司账号被冻,为由要求学生配合解冻,按对方要求操作银行卡,被骗1.08万元;

案例六:中奖诱导缴税

学生薛某,扫陌生二维码,称其中奖了,但东西是从香港寄出需要支付增值税,对方以薛某未转账成功为由要求其继续通过支付宝、支付宝红包口令转账,共被骗1.06万元;

案例七:泄露个人信息及验证码

 

小郑玩家长手机时接到陌生人打电话称有急事,按对方要求提供了验证码,对方通过验证码注册了数据人民币,并绑定了小郑父亲的银行卡,从中转走了卡上的3.72万元;

小唐被人拉入QQ福利群里,要求配合找出群里的诈骗犯,并让其发送了家长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账号给对方,在获取验证码后,小唐父亲银行卡被转走1.79万元。

 

专盯未成年人的诈骗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未成年人易被骗的诈骗手段有哪些?父母应该怎样做?我们一起来了解……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主要有四种:

 

 

一、免费皮肤大陷阱

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二、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三、防沉迷骗钱财

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四、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反诈小贴士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需要做到四不轻信两个保护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5.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6.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多加甄别,也要多问问长辈,以免上当。同时,家长们平时也要对子女加强教育,在假期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应对复杂的网络风险,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