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要求,以区委、区政府“三个年”活动为主抓手,拼搏奋进、创优争先,全镇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连续两年荣获二类乡镇区级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成功斩获现代农业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一等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一等奖等多项区级荣誉。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发展为基,稳经济、抓项目、增后劲,镇域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2万元,居二类乡镇第一;规上工业产值9.54亿元,战新技术产值1.9亿,完成高新产值7.73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6亿,同比增长271%;固定资产投资18.74亿,其中技改投资1860万,同比增长19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宣城市曜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康临食品有限公司),新增限上企业2家(宣城市福鸿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创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围绕区委、区政府“项目会战突破年”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洪林大会战”,主动对接、优化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天清食品、S604环南漪湖线白改黑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天韵食品、方格美真菌蛋白等4个项目顺利竣工,康临食品、和链食品等3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力做好港口湾灌区、G50等重点项目保障工作。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绿色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现省外投资8.3亿元,目前亿元在谈项目2个。成功获批宣州区洪林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补齐园区供水管网、供电线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短板,提升园区承载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强农固本,稳生产、兴产业、强科技,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粮食安全更加稳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稳步推进宣茶村和棋盘村1.0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找回流失耕地1078亩。农排线路改造90.7公里通过验收。完成水稻种植面积6.17万余亩,受灾改补种水稻面积2306亩;落实稻谷补贴双季稻补贴322.7万元,涉及农户1178户。完成小麦种植9800亩,油菜种植14100亩。科学遴选包村联户科技示范户85户,培训“两强一增”农机手128名,培育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总数超过300家。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718.21万元,共计6.85万亩,涉及农户10219户。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本镇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全力做好稻虾、名优茶、家禽等“土特产”文章,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今年以来,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6.07亿元,拥有乐方食品、翘歌食品和华栋山中鲜等3家省级龙头企业。今年6月,和超集团被认定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科技支撑强劲有力。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共建稻渔综合种养科研中心和“科技小院”,领衔探索的“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技术,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点推广。同时,依托皖江现代禽业科技城分别同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皖南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宣州区家禽种业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家禽产业“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攻关。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夯基础、优环境、抓统筹,和美格局初步建成。
打造民生品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开展全镇(包含电商小镇、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工作。完成沈丹路“白改黑”道路提升、洪姚路3.93公里道路硬化、村庄道路1.47公里、200公里乡村道路养护,投入85万元推进联网路建设,强化农路安全监管;摸排整改道路安全隐患31公里;推进1个危桥销库工作。完成洪林农贸市场房屋拆除工作。
绘就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七景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村建设,农民群众自发拆除雨棚1380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1350处,清理无功能建筑530平方米。完成宣茶村宣岭新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完成“白改黑”4850平方米,整治“五小园”126处,发展庭院经济480平方米。完成七景村崔村和东华山村万村两个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一事一议(污水)项目,新建雨污管网6.7公里。投资450万元完成棋盘村宋庄组等9个区级重点自然村整治项目及15个镇级重点自然村整治项目。8月2日,承办全区和美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宣茶村、七景村作工作经验交流。
筑牢生态根基。积极开展增效增绿行动,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99亩,其中油茶201.6亩;退化林修复335亩;省级森林抚育1485.1亩。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分配、审批制度。完善森林防火应急和长效管理机制,林地投保面积达54600亩,落实16名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林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秸秆禁烧工作持续压实。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守底线、保民生、树新风,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提档扩面。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6类社会救助资金995万余元。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开展“暖民心”老年助餐行动。持续开展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三节”慰问,签约52户,累计发放慰问金1.9万元。动态调整80周岁老人的高龄津贴名单,今年以来累积发放高龄津贴34万余元。开展临时救助26人,救助金额9万余元。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组织就业培训51人,新增就业人数162人。举办招聘会2场,提供岗位163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11437人;完成2024年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共计认证16099人;处理各类疑点数据百余条,稽核追缴金额约8732元。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双重监管,严格落实考核制度。
精神文化持续发展。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144场、送戏进万村12场,推深做实文化惠民工程。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做好“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宣州好人”等各项创评活动,今年以来,获评“宣州好人”荣誉称号5人、“宣城好人”荣誉称号1人。成功举办“炫丽七景”村晚、首届“村BA”等文体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共治共享,稳大局、防风险、重法治,基层治理不断完善。
社会治理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在重点路口和区域增设高清监控摄像头,持续提升安防工程智慧云眼覆盖面。深入开展“警民夜话”活动,今年以来累计30余场次,参会群众1500余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开展“江淮义警”巡查巡逻60余次,消除拉车门盗窃、楼道电瓶车充电提醒、用电防火等安全隐患100余处。全镇社会基本面保持安全稳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今年以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0家次,排查隐患及整改380余处。扎实开展非经营性自建房整改摸排走访工作,落实农村危房改造5户。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加强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及时启动白蚁防除、圩埂灌浆等圩堤除险加固项目。深入开展防溺水工作。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全面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健全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抓好普法宣传,结合“八五”普法工作,做好社会宣传,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与此同时,积极向部队输送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11人,统一战线、退役军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妇联、共青团、民族宗教、保密、科技、教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共同推进政府工作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