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高新区管委会> 政策解读>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691067764l/202406-00028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6-27 发布日期: 2024-06-27
索引号: 11341703691067764l/202406-00028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6-27
发布日期: 2024-06-27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6-27 10:16 来源:安徽省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人: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方成,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孙东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潘峰

时 间:2024-06-26

现场图片

发布人: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方成

    自然资源部批复我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我省围绕“一降两挂三提升”(降低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减少规模与农村人口减少数量挂钩,实现工业用地强度和效益提升、耕地保护面积和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质量和效率提升)改革目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下降5.5%;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健全完善“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三生”空间布局。聚焦项目用地“一件事”,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省辖市-县(区)-开发区分级分类考核、评价制度。

    二是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

    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管理等4个维度设置8项指标,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作为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算的主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精准配置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三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程包保服务,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

    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四是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产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新体系

    推行项目用地预审选址综合论证,实施“用地清单制”、“标准地”供应和“双合同”监管,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分类保障,让亩均效益高的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的土地要素保障。严格用地标准管控和节地评价及应用。创立“一码关联、一码管地”“健康体检+土地管家”等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产业项目全程节约集约用地。

五是加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打造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布局“三生”空间,促进园区空间节约高效。优化单元配置,强化规划条件管控,健全产业准入标准,加强土地立体空间利用,提高单元用地效益。强化项目集约用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和分割转让,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工具,激励市场主体提高开发率和容积率,打造产业园区多尺度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六是构建多方协同的共同责任机制,营造节约集约用地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新体制。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机制。建立“1+16+14”省、市、县(示范县)协作联动制度。加强府院、府检联动和行政司法、行政刑事衔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市场主体、行业商协会、媒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