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1-08 16:00
来源:宣州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根据要求,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聚焦改善民生,社会救助保障精准发力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升为780元/月·人和755元/月·人。截至目前,全区低保对象21346人,累计发放资金13018.42万元。特困供养人员4168人,发放资金3818.2065万元。临时救助750人次,救助金额187.0658万元。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完善“8+N”救助体系,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创建,打造“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有序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和低收入人口认定,全区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人口2419人。探索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相衔接机制。谋划“善行宣州”2+2系列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募集善款38万元,物资近10万元。慈善救助困难对象22人,救助金额4.8万元。预计为85名低保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42.5万元。积极推动村 (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
(二)聚焦“一老一小”,养老未保体系不断完善
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出台《宣州区创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实施方案》,为近5000名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对55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对黄渡乡和洪林镇农村敬老院进行大规模适老化改造,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建设,试点床位100张。顺利完成19个老年助餐点(老年食堂)建设任务并正常运营。成立宣州区养老服务协会。实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含助餐)及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康养村专项规划。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363.06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助学人数38人。全区共有542名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被牵手保障。加快区新福利院迁址重建项目建设。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对内部装饰、室外绿化和智能化工程招标计划进行挂网公示。
(三)聚焦共建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焕发生机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推动村级组织工作减负,截至目前,共清理室内外不规范挂牌668块。招录5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完成区本级和指导寒亭镇、通津村共同完成全国实验点建设中期评估。建立统一规范式村务公开栏。积极启动第五轮边界联检。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截至目前,新登记社会组织17家,变更、注销登记32家。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已完成登记151家,备案1151家。组织173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规范12个商会会费收取标准,减免会费26.4万元。切实提升社工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持证社会工作者168人,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155人。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全区社工站26个,社工室5个。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44个,注册志愿者数为115794人,志愿服务时长6526.11小时。
(四)聚焦为民服务,民政公共事务提质增效
开展重点区域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加强宣传与政策引导,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做好摸排和管控,开展闭环管理和交叉互查机制,确保“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全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拟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1处,公益性骨灰纪念堂1处。加强特殊人群救助保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困难残疾人10305人,重度残疾人12136人,共发放“两残”补贴2155.709万元。设立2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宣传引导和源头治理等方面着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厚养薄葬、倡导婚事简办的文明新风。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江浙地区和我省部分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业还不发达,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社会组织活力不够足,在乡村振兴、双招双引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二、获得的表彰
2023年2月荣获全市民政系统“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在全国精康融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4月在全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暨社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上围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交流发言;8月宣州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区。
三、2024年民政重点工作安排
(一)惠民生,在兜底保障方面更有力度
继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落细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拓展“物质+服务”综合救助的内涵,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服务类救助模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二要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依托区慈善协会,全面推进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和运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弱有众扶良好氛围,增加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二)暖民心,在养老服务方面更有温度
一是对全区农村敬老院内设施进行适老化升级改造,组织养老护理员培训,加速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二是按照计划地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服务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四是配优选强,高质量推进城乡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含助餐),在推荐大唐禾康养老服务中心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和改造运营村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五是面向长三角,着力培育特色康养功能区。六是开展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区失能老年人帮扶和探访体系。计划覆盖5000人。七是开展农村公办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谋划和编制工作。
(三)创试点,在社会治理方面更有深度
一是持续推进村级减负工作。继续按照专项整治方案要求,通过督查、互查等举措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减负政策落实,为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二是继续指导实验点、示范点建设。指导通津村提升实验点建设整体水平,确保顺利完成终期评估。积极推进全省第二批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基层民主管理样板。三是继续做好社区工作者招录工作。四是完成行政区域界限联检任务,做好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五是指导区慈善协会规范开展工作,推动慈善力量在基层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困难群体和开展志愿、社会工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补短板,在公共服务方面更有广度
一是继续落实全区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督促乡镇街道加强“三线三区”管控,开展好闭环管理和交叉互查机制;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指导乡镇街道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工作;三是加强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及引导,逐步转变群众的传统丧葬观念,保障好特殊时节祭扫安全工作;四是继续做好流浪乞讨人员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和肇事肇祸监护人护理补贴审核及资金发放核查工作,加强与市救助站联系,做好救助工作市区一体化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