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三敢四要”良好状态,聚焦区委“项目会战突破年、和美乡村建设年、社会稳定巩固年”活动,围绕乡党委工作部署,发奋图强、实干争先,奋力开创“和美黄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建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高新产业产值增长1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提速项目建设,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做实前期谋项目。深入研究上级产业政策,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新增中央投资等支持方向,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主动融入“项目会战突破年”活动。高质量完成黄渡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系统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华阳河黄渡集镇段及周边水系水环境治理、宣宁一体化三产融合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1个,实施村组道路硬化亮化工程3个以上。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实施当家塘坝维修工程12个以上。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5个以上,达可研深度4个以上。
精准招商引项目。进一步完善重质量、重实效的招商引资机制,摸清家底、发掘潜力,立足黄渡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提升精准招商实效。充分发挥商协会、乡贤队伍、本地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始终坚持“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服务理念,以最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最优质的工作效率,营造更亲和、更实干的营商环境。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
全力以赴建项目。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强化“小单元、大密度”现场调度,全程跟踪、强化合力做好项目推动和保障工作。确保川实建材、国投杨林加油站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全力做好宣绩高铁、港口湾灌区等重点工程服务保障。实施农村电网台区改造3个、10KV线路改造11公里。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0个以上。
(二)提质三产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业态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传统产业“零地”技改,鼓励引导优乐福食品、中兴分子筛等企业积极实施技改项目,不断提振产业发展新动能。扎实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处置行动,力争盘活存量土地30亩以上。积极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继续落实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包保联系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走访联系,着力为企解难题、优环境。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力争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不移找回“流失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开展土地增减挂、新增耕地项目,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一期)投产达效,同步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立足烟叶种植主导产业,推进烟叶品质提档升级,试种雪茄烟叶100亩,投资350万元新建雪茄烟叶晾制工场。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文旅兴乡”理念,抢抓“大黄山景区”建设机遇,把握“皖南川藏线”建设向周边辐射契机,加大民宿及康养项目招引,深化与文旅企业合作,积极谋划柏枧山文旅项目。主动参与、协调推进水阳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EOD项目,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阳江畔景观带。充分发掘峄山省级森林公园文旅资源,创建绿色康养、亲子研学新地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推香兴食品、南江食品等地方品牌扩大影响力。计划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家。
(三)提靓和美乡村,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由表及里塑型铸魂。把握“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契机,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杨林、柏枧、方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围绕“2228”和美乡村建设思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培育杨林、峄山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成西扎何村、方槐方村2个省级中心村,申报柏枧大榜、方槐戴村2个省级中心村,完成8个区级一般自然村整治,鼓励实施一批乡级一般自然村整治。逐步形成“一般村-省级中心村-精品示范村”的梯次培育机制,利用3-5年时间,全域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持续开展政府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污水管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大力开展“十星清洁户”“文明家庭”“黄渡好人”等评选活动,着力营造向上向善社会氛围。
切实筑牢生态屏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狠抓秸秆禁烧宣传巡查,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从严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强化扬子鳄保护区生态监管,高质量完成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重要作用,加强动态监测,坚决防止返贫致贫,持续推动脱贫户稳定增收。鼓励各村(社区)立足自身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申报乡村振兴产业到村项目,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加快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经济强村、股改分红村数量、质量实现新突破。
(四)提效社会治理,干出社会事业新业绩
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多网合一”治理模式,充分发挥370名“两小组长”和787名网格员重要作用,主动参与政策宣传、为民办事、矛盾调解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初信初访提质增效、老案积案攻坚突破、基层基础稳固、事项办理规范化建设“四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大力推广“握手言和”“警民夜话”创新做法,常态化开展禁毒、禁赌、防电诈等宣传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责任,进一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深入推进三、四轮电动车道路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重大风险防控评估机制,加强消防、建房、燃气、儿童防溺水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擦亮民生底色。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追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心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全面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落实稳就业政策,重拳整治欠薪领域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社保、医保提标扩面,切实让居民群众有“保”障、有“医”靠。筑牢社会保障底线,扎实做好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度,营造“参军光荣、退役荣光”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