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2024年政府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常委会赴宣州区现场办公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部署要求,以“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为引领,坚持“三个聚焦”,深入开展“项目会战突破年、和美乡村建设年、社会稳定巩固年”活动,全力擦亮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金字招牌。
综合考虑,建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总体目标,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奋力争取更好成绩,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环境、开放发展,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乘势发展宣州片区。积极配合编制长合区宣州片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强化协调联动,优化产业布局,完成800亩土地收储和成片开发。落实好“三敢四要”工作要求,在发展产业上勇挑重担,在服务企业上主动作为,在优化环境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宣州片区形象风貌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无机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用好用活《宣州区关于推动长合区宣州片区工业母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母机产业集聚地。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决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年力争30个项目开工、20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投产。加快邻里中心二期、湖滨家园等重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商服硬件,推进宣州片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在交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谋划一批高品质高效益的硬核项目,加快“皖苏新城·和美两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项目(一期)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管网完善项目编制。
积极创新招引方式。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组织招商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调研,进一步拓展招引渠道,聚焦两大主导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大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龙头企业招引力度,紧盯汽车内饰件、医用塑料粒子等无机新材料龙头企业。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完成项目落地任务数10个。持续深耕数控装备产业,推进宇衡数控、方冠刀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数控装备企业集聚,推动数控机床在长合区宣州片区形成完备产业链,打造“百亿级”数控机床小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帮扶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改革创新思维,以数字园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动“一网通办”、“免申即享”服务;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服务流程,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减负,提升服务效能。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投资900余万元实施蒋山村稻渔综合种养、云山农副产品服务中心、东阳村粮食烘干厂房、东云村农产品保鲜和山湖村烟炕等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16亿元逐步实施狸桥镇万亩圩口堤防达标提升工程,投资1500万元申报中小型灌区水系联通项目。完成南湖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00 亩,逐步编制各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突破500家,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持续开展流失耕地找回、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力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以上。定期开展优秀人才摸排工作,动态管理、实时更新,集中走访在外优秀人才家属,加强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宣传推介家乡发展,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招人。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头雁”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带动、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走出具有狸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巩固提升河湖“清四乱”成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坚决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年”活动,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实施“11228”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全力实施宣狸路沿线改造提升工程,推进蒋山村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建成山湖更楼巷、慈溪上王省级中心村,创建、培育卫东薛家、宝塔五里埂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结合新四军二支队红色底蕴,整合南姥咀、昆山湖、白马山庄、景域谷、宣州窑、龙溪塔等文旅资源,打造具有狸桥特色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三)增进福祉、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推广使用“一码申报”小程序,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联系。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产业增收能力。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做到“应贷尽贷”,做好跟踪监管和风险化解。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完善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居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孤儿养育保障等政策,完善镇村卫健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镇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基层政务服务“四化”建设,推动镇、村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向标准化、多功能“政务服务综合体”转型升级,打造多级联动的“自助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深化“1+N”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实现综合办事窗口镇、村两级全覆盖。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依法加强人民武装、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商会、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全力配合做好宁宣高铁、合杭高速建设服务及征地拆迁工作,完善环镇路网建设,补齐“末梢路”、打通“循环路”、建设“产业路”,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全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13个,总投资1900余万元。其中联网路项目9个,21条通村道路;危桥改造项目1个;县乡道升级改造项目2个,省级公路大中修项目1个。
(四)健全机制、加强防控,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抓实抓细信访维稳工作。深化“握手言和”调节法品牌,重视矛盾风险排查,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重视初信初访,持续开展领导班子定期接访制度,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努力化解各类信访积案,加大对缠访、闹访、非法上访打击力度,规范信访秩序。
防范化解安全环境风险。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持续加大公安巡逻力度,计划增加接入160个平安探头,实现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闭环全覆盖,规范完善覆盖全镇的技防监控平台。加大对农村自建房、液化气充装点、大型商超、矿山等区域安全环境隐患常态化排查力度。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加快污水厂提标改造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加强镇村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健全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高镇村综合应急能力,确保辖区社会稳定大局。
持续深化社会治理水平。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配齐各类硬件设施,不断推进村级综治中心硬件建设,常态化开展“警民夜话”,提高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科学管理和运行水平。全面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村规民约管理体系建设,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村级文艺宣传队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文化浸润人、感染人。
(五)提效增能、加强建设,激发政府行政最大效能。
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市委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强化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第一需要,使“带头学习、带领学习”成为一种责任,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成为一种习惯,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成为一种动力。探索搭建镇村干部交流平台,进一步理清镇村发展思路和方向,优化基层工作方法和措施,持续提升履职能力。
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理念谋事、依法办事,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
深化廉洁型政府建设。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忠专实”“勤正廉”,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时刻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做到量入为出、节用裕民,坚持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关键处、民生紧要处。
各位代表,宏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全面加快长合区宣州片区建设,聚力推动狸桥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向着更大的发展胜势全力“冲刺”,用实绩实效奋力打造“宣城第一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