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水东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水东镇人民政府> 美丽乡村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952J/202412-00072 组配分类: 美丽乡村
发布机构: 水东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4年水东镇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12-31 发布日期: 2024-12-31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952J/202412-00072
组配分类: 美丽乡村
发布机构: 水东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4年水东镇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12-31
发布日期: 2024-12-31
2024年水东镇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4-12-31 11:19 来源:水东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水东镇祁梅村、前进村分别入选安徽省农业农村厅2023、2024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以下是水东镇这两个村的大概情况。

       祁梅村,它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推进模式为整村推进。建设范围东至上河,南至张吴,西至茅棚,北至下河,涉及板栗园、祁村、小梅等7个村民组。区域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5亩,户籍户数676户,户籍人口2280人,常住人口1300人,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文明村”“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卫生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安徽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全村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850多亩。总投资15亿元、占地5800亩、集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山屿海亲心谷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实现营收1500多万元,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休闲度假热门去处。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00元,这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如今的祁梅村已完成几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一是康养公社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88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康养、棋牌、土特产销售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二是祁梅记忆馆建设,该项目分为村史馆和村记忆馆两部分,村史馆主要收纳地域特色、乡贤名士、各项荣誉和大事记等;村记忆馆主要展示红色文化、收集、存留和展示原始农具犁、耙、水车、捕鱼等传统农耕生产生活器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文化活动广场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表演舞台、乒乓球台、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材等其他村民日常娱乐设施。

前进村,前进村村域面积26.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共1018户,户籍人口3308人,常住人口2152人。2007年起,前进村在全区率先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现已拥有大张村、宗村2个省级中心村,目前已获批第三个省级中心村上何村中心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诸多荣誉,已基本形成“村村是景点、户户有亮点”的发展格局,现阶段各项建设任务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水东镇打算如何进一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我镇2024-2027年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目标是力争获批建设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8个省级中心村及45个整治点,打造“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宣州样板。截至目前,已成功获批祁梅村、前进村两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前进上何组省级中心村、碧山徐村组两个省级中心村。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环境。坚持把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着力点,紧抓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的契机,大力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模式,将积分制管理有效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持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用“小积分”提升基层治理“大效能”,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实现从“党员带头干”到“大家一起干”,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经济价值,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农业+产业”等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聚焦乡村生态绿色发展。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坚持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双优化”,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工作。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之间的关系,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是推动乡村治理活力有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及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建立人才智库,实施“人才回引”计划;选聘本村创业能人、退役军人、致富大户、返乡大学生等担任村级发展顾问,定期召开振兴座谈会、项目对接会、发展议事会、成果评价会,推动返乡创业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