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宣州区是皖南农业大区,全区地域面积2585平方公里,总耕地90.46万亩,总人口86.06万,其中农业人口72.4万。我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产业分布主要以家禽、水产、粮食为优势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包括种植(茶叶、蔬菜、菌类、水果等)、生猪、苗木、中药材等。截止2023年底,全区共有家庭农场3319家,其中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8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2家;全区共有农民合作社851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20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2023年全国农民合作社100强3家,其中木子禽业合作社位列第1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搭建融资平台,有效满足主体融资需求。由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投资大、经营周期长,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宣州区政府于2014年组建成立宣州区瑞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现宣城市瑞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采取“低门槛、弱抵押、轻费率”的融资担保办法,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农业设施、农作物保单、冷冻肉及活畜禽等为标的物的新型抵押担保和质押方式。截止目前,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375户主体融资,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017笔,累计担保金额14.8亿元,在保198户(225笔)、在保余额3.08亿元,并积极与合作银行协作,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息,银行贷款利息上浮不超过30%。
(二)做好要素保障,协调解决设施用地问题。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不再是单纯的原始种养殖环节,产业链的拓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设施用房、仓储、冷链、烘干等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供应存在较大矛盾。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0〕3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与自规部门对接,按生产设施用地、辅助设施用地分类,合理确定用地规模,规范用地报批、备案程序,为农业经营主体协调、解决好设施用地问题。
(三)加大人才培育,切实缓解人才技术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有效途径是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包括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等方面,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引用。2023年度,我区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60人;推荐5人参加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训计划;全区210多名农技指导员培育1052户科技示范户;组织实用人才参加各类展会竞赛,取得“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称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指导123人获评乡村振兴人才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积极对接安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科所等高校院所,通过建立站点、试验田等方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四)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难以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问题,我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电电网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2023年,财政投入8630.8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2836万元以促进机械强农,落实中央财政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400万元以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基础设施改善等。
(五)出台支出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有效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需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在落实上级部门支持政策的同时,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农业设施用地、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其中资金支持包括直接补贴、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如2021年区委出台《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区政府出台《宣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宣州区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宣州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每年区政府出台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等。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以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外部环境。持续优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体系,完善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用地水电等措施;并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小微企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其扩大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做大做强服务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经营主体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市场营销、农产品初加工等服务,拓展发展空间。
(二)注重量质齐升,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向主体资质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发展。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思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严格技术标准,开展商标注册和名牌创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影响力。对家庭农场,重点落实生产记录和财务收支记录,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民合作社,重点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开展示范创建。
(三)多方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整合现有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明确扶持重点。二是加强政府与银行的沟通联系,积极为农业企业融资、贷款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农业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宣城市瑞丰(农业)担保公司,并积极推行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农业设施及农产品订单等为标的物的新型抵押担保,拓宽农业经营主体供融资渠道,并做大融资规模。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商品化进程。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以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为重点,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方式,树立绿色营销和社会营销的观念,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努力把最好的农产品打入最好的市场,卖出最好的价钱。一是要积极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国内的农业博览会、展销会以及举办农产品专题宣传推介会,鼓励和支持举办各类涉农节日,广泛推介宣州区的优质农产品。二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国外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国外设立销售处。同时加专业大市场建设,完善苗木市场、茶叶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等相关专业产地批发市场功能,加快我区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五)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鼓励家庭农场等依法组建行业组织或联盟,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开展农户退出承包经营权试点,由村集体统一租赁给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享集体土地经营收益。鼓励农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引导农户以承包地入股,由农民集体实行统一经营或对外出租、转包、入股。积极探索镇村集体兴办农业服务组织的模式,建立为农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A
公开属性:依申请公开
联 系 人:倪灏 联系电话:13665637218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
4月26日
抄送: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府督办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