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统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统计局> 回应关切> 主动回应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23T/202402-00032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宣州区统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97.7亿元!2023年宣州区农业生产成绩单出炉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2-26 发布日期: 2024-02-2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23T/202402-00032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宣州区统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97.7亿元!2023年宣州区农业生产成绩单出炉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2-26
发布日期: 2024-02-26
97.7亿元!2023年宣州区农业生产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2024-02-26 16:07 来源:宣州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宣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粮食、经济作物等调查工作,做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农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趋势。

一、体情况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7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其中,农业产值37.6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82.0亿元,增长3.5%;畜牧业产值25.3亿元,增长8.0%;渔业产值21.4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2亿元,增长9.9%。

二、生产情况及特点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130.7万亩,同比增长0.1%,总产量49.6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稻谷播种面积93.2万亩,同比下降0.1%,产量37.9万吨,同比增长0.9%;小麦播种面积29.4万亩,增长0.2%,产量9.9万吨,同比增长0.1%;豆类播种面积3.1万亩,同比增1.9%,产量0.3万吨,同比增长3.4%;薯类播种面积1.7万亩,同比增长1.2%,产量0.3万吨,同比增长1.5%。

(二)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1万亩,同比增长2.8%;蔬菜产量18.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油菜籽播种面积10.5万亩,同比增长27.3%;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22.0%。茶叶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有茶园面积9.0万亩,同比增长0.4%,茶叶总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1.6%。全年园林水果面积2.2万亩,同比下降2.4%,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2.9%

(三)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2023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1.0万吨,同比增长7.5%。其中禽肉产量10.0万吨,同比增长8.0%;猪肉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1.7%。全年生猪出栏11.4万头,同比下降0.1%,家禽出栏6301.8万羽,同比增长6.0%。禽蛋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44.8%。

(四)水产品养殖稳步上升2023年宣州区结合实际,全面调整优化全区水产养殖滩涂规划,积极推进全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广稻渔种养、“虾-蟹-稻”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在洪林、狸桥、南漪湖周边及水阳江两岸区域继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7.1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养殖类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3.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区农业大而不精、大而不强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除了家禽产业以外,其他农业产业尚未发展形成生产、加工、物流等相融合的产业链条,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存在短板,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足。同时,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强,目前尚无区域性、行业性的统一大品牌,制约了全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二)农业基础设施仍是短板。我区城市化率水平较低,呈现大农村、大农民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小而散、小而弱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除了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其他如食用菌、畜牧、水产养殖等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充分。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现象仍存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修缮水利设施,做好抗灾物资储备和防灾技术应对,切实提高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保险稳定器作用。

二是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培育宣州品牌。聚焦做强优势、做大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做强家禽、水产强农支柱产业,做优粮油、蔬菜、茶业等惠农优势产业,做活宣木瓜、“水阳三宝”、水东蜜枣、洪林锅巴等特色产业,发挥规模效益和特色品牌效益,加快推进本地特色农业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一是加快家禽、水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转型,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携手中国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化支撑。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企业为龙头、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组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