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为什么要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答: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是为了全面提升村(社区)级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急能力,确保在面对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全省统一部署的工作,也是落实区水利局相关要求的具体行动。
2. 问:村(社区)防汛工作组的职责是什么?
答:村(社区)防汛工作组的职责包括:明确人员组成及具体工作岗位职责,落实防汛责任网格管理,制定防汛值班制度,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预警响应机制,管理应急物资和避灾场所,编制应急预案等。
3. 问:村(社区)如何落实防汛责任网格管理?
答:村(社区)需要以表格形式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的清单式管理,确保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4. 问:在风险隐患排查中,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答:在风险隐患排查中,重点关注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地下空间、在建工地等区域。这些区域人员密集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要特别关注。
5. 问:村(社区)如何建立预警响应机制?
答:村(社区)需要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如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方式,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居民。此外,还需建立人员转移清单,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人群,制定“一对一”转移方案。
6. 问:村(社区)如何管理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答:村(社区)需要设立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并建立物资管理制度。仓库要有专人管理,物资数量、品种、购置时间、保质期等信息需明确标牌,并建立物资进出库台账。
7. 问:村(社区)如何设置避灾安置中心?
答:村(社区)需要增设避灾安置中心(点),并设置规范标识。避灾场所要有管理和应急启用制度,配备卫生消杀物资,并明确专人负责。
8. 问:村(社区)如何开展应急演练?
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重点是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的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以及群众的知情参与情况。
9. 问:村(社区)如何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
答:村(社区)需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并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显著位置。风险图需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
10. 问:村(社区)如何确保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答:村(社区)需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预案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11. 问:村(社区)如何管理信息报送工作?
答:村(社区)需确定不少于1名信息员(可兼职),信息员需熟悉信息报送业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报送相关信息。
12. 问:村(社区)如何组建应急队伍?
答:村(社区)需组建本级应急队伍,明确队员花名册及联系方式。队员应优先选择常住本地、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例如,庙埠村需组建50人的应急队伍,花园村需组建30人,其他社区需组建15人。
13. 问:村(社区)如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答:根据方案要求,村(社区)需在4月1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并将相关材料报送街道水利站。各村(社区)需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14. 问:社会公众如何参与防汛抗旱工作?
答: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一是关注村(社区)发布的预警信息和风险图,了解转移路线和避灾点;二是积极参与村(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三是配合村(社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