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2024 年全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区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稳定双季稻生产,完 成《宣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 2024 年全市再生稻生产发展的实 施方案》(宣农函〔2024〕14 号)下达我区的 8.5 万亩再生 稻任务,促进再生稻生产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全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宣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再生稻生产发展的任务要求, 结合全区 2024 年早稻、再生稻种植意向调查摸底和 2023 年全 区早稻、再生稻实际种植面积,确定 2024 年全区早稻生产积目标为 20.69 万亩、再生稻 8.5 万亩。产量目标为早稻单产 400kg/亩以上,再生稻两季总产 850kg/亩以上,其中再生季200kg/亩以上。
二、主要工作
( 一)加强示范带动。一是依托粮食生产精耕细作示范点、 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打造早稻、再生稻集成样板区和高产攻 关点,创建高产典型,开展高产竞赛,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 产水平,形成早稻、再生稻绿色高产技术模式。各乡镇、街道 办事处要积极引导有种植经验、单产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 的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区域早稻、再生稻优质丰产攻关田。二 是按照 “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模式,发展早稻、再生稻 “百亩”丰产片。强化高淀粉专用早稻和优质食味再生稻品种 推广。要认真总结去年早稻增产丰收、近年来再生稻迅速发展 以及种植效益突显的经验,带动本区域内早稻、再生稻面积稳定增长,单产有效提升。
( 二)落实关键技术
1、早稻生产:我区早稻以直播为主,建议在日平均气温 稳定通过 12℃时开始播种,一般在 4 月初。 可选择生育期在 110 天左右的品种,如中早 47、 中组 3 号、早籼 310、陵两优 211 等。播前需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稻蓟马、稻瘟病、恶苗病 等病虫害。示范应用机喷播、飞播等精量、适量播种。要提高 平整地质量,切实做好早稻 “两封一控”除草,适时烤田,加 强孕穗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于 7 月中旬及时抢晴收割。
2、再生稻生产: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我区再生稻宜选择 生育期130天左右,具有抗逆性强,头季产量稳定,再生季产 量突出,米质优且食味好等特点的品种,如鑫两优香128、丰 两优香一号、徽两优898、甬优4901、鑫香糯286、六两优香11、 鹏优1269等。再生稻种植建议采用工厂化育秧及机插秧播栽方 式于3月20日左右开展育秧。提倡基质育秧提高秧苗质量,适 当提高栽插密度保证基本苗。推进再生稻周年精准肥水管理, 落实 “两次晒田” 、催芽提苗施肥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再生 稻专用缓控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头季稻要求8月15日左右,九成熟时及时收获,一般适宜留茬 高度在30cm,提前或推迟收获的可适当减少或增加留桩调度 (控制在25-40cm间)。再生稻收获建议采取 “大面积长方形 跨田收割、田外机械掉头、稻谷集中点下仓”等方式,降低头季机收碾压损失率。
(三)强化稻米开发。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积极引导新 型经营主体参与再生稻米加工开发。推动粮食加工企业与基地 实行订单生产、加价收购、品牌营销。做好色选、包装,确保 再生稻米质量和商品一致性。利用农展、网络营销平台等途径,强化再生稻品牌产品宣传。
三、保障措施
( 一)强化保障服务。 区级将积极落实粮食生产发展项目资金、单产提升项目资金、产粮大县奖励、稻谷补贴、规模经 营主体补贴及病虫防控等惠农资金向早稻、再生稻规模生产主 体优先倾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 户,采取主体托管、代耕代种、统育统管等方式,开展多环节 的托管服务、多模式的居间服务,引导稳定早稻面积、扩大再 生稻面积。推进早稻、再生稻保险覆盖,提高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二)做好技术服务。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动员区乡 村三级农技人员深入早稻、再生稻生产一线,重点围绕早稻适 播、病虫草害防控,再生稻播栽、两季生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开 展技术服务, 强化技术跟踪,抓好全生育期生产指导,及时解 决生产上发生的问题。持续做好苗情、病虫情监测,实时掌握 生产动态。继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落实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三)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早稻、再生稻生产的 督查指导力度,将早稻及再生稻生产作为全年稳定发展粮食生 产的重要举措,不定期开展督查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做好协
调服务,促进任务、技术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强化任务落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宣传, 层层压实责任,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推进落实。要动员群众早行动、早准备、早落实,做好种粮大户的动员工作, 以点带面抓好示范带动。并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产 销衔接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规模化早稻再生稻生产取得的成 效,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