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23M/202401-00005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科技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区科技局(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1-16 | 发布日期: | 2024-01-16 |
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23M/202401-00005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科技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区科技局(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1-16 |
发布日期: | 2024-01-16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区科技局(科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坚持“三个聚焦”,奋力投身“三个年”活动,以“科技创新赛马”为引擎,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五大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进取、务实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在“追赶江浙 争先江淮”的壮丽实践中贡献科技力量。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134家,较上年增长3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1家,较上年增长82.8%;规上工业企业(1—9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2%,较上年同期增长5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10月)12.7%,预计年增长10%以上;新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家。
(二)工作举措
1、提质增量,稳步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行动。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宣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题培训,组织工作专班现场指导,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34家,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目标。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宣传,加强指导,强化入库工作调度,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81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实施“三清零”行动。组建工作专班,按照“统一组织、部门协同、园区为主、分类帮扶”原则,做到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逐一对应、全部覆盖,指导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报尽报”、数据“应统尽统”。目前,“三清零”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清零比例100%。
2、系统谋划,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指导4家企业联合高校申报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项目,2家企业申报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其中,博瑞特“超低氨燃烧及超高效传热技术及产业化”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资金100万元。三九茶机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大型连续绿茶精制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组织立讯精密、宏润新能源2家企业参加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揭牌暨创新要素对接会,立讯精密现场发布技术需求,宏润新能源与宣城科技工作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就产学研合作签约,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 安徽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安徽双创汇·走进宣城暨科大硅谷宣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征集签约项目10 项,展示展览成果 6 项。截至目前,全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2.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3、协同发力,加快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积极参与省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强省级孵化器培育,7家企业申报省企业研发中心,5 家企业获批市企业技术中心。慧科生物孵化器成功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生物企业18家。宣州经开区与安徽科硕科创服务集团签订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协议,该项目投资1000 万元。目前全区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9家,国药集团精(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中药研发及品质提升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华栋山中鲜入驻宣城(上海)科创中心设立研发中心。
4.全面落实,持续夯实创新要素保障。结合科技创新政策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凝练指导等,开展“为企服务”集中走访活动,共走访企业162家次,召开有关政策宣讲会5场、业务培训会8场。注重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录入到“安徽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并积极转交办理。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质效提升,推进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抓好锻长补短工作。围绕园区考核,积极协助指导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抓好创新指标提升,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宣城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考核中位居13位,较上年提升6位,宣州经开区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前进了11位。会同区委组织部开展“才汇宣州·高校行”产学研对接活动,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发挥企业“科技副总”助企作用,指导立讯精密、华文塑胶、申兰华分别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组织29家企业企业申报市级创新券,拟兑现58.4万元,累计为22家企业提供“科技贷”11480万元。
5、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赋能“两强一增”。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86.9万元,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与行政村“一对一”结对服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生态家禽、健康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强力推进“四新”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宣州区特色水产产业科技特派团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团并获“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立项。开展农业物质装备领域技术攻关,组织安徽茶之源机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合同实施省科技特派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揭榜挂帅项目“履带自走式采茶机及控制系统开发”项目。择优推荐上海海洋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组建“宣州区稻渔产业科技特派团”、“宣州区烟粮融合发展科技特派团”并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宣州河蟹科技小院”、“安徽宣州鸡科技小院”成功挂牌,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开展技术服务和生产实践。华栋山中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安农大合作建立宣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研发平台优质黄羽肉鸡研发中心,木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宣州鸡育种与开发科技研发平台中心。
6、全面提升,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2023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和2023年宣城市暨宣州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开展健康义诊、“科技强农、科普惠民”、科普志愿服务、送科技下乡、科普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百余场,发放5000余份科普资料和宣传品,惠及群众近万余人,全国科普日期间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科普日活动千余场。召开“最美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对 15名最美科技工作者,省级科普示范单位、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进行表彰。聚焦“五类人群”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搭台唱戏”“联袂唱戏”等形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中心等为阵地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科普等科普宣传,截至目前在寒亭、新田、水东等地举办了活动30余场。积极组队参加安徽省科技创新大赛,斩获多项荣誉,3名选手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1名辅导员获得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加大科普中国注册和传播力度,每季度召开乡镇(办事处)、园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调度会,高位推进科普工作。
7、统筹兼顾,筑牢防震减灾安全底线。加强监测管理。对全区9个地震宏观观测网点走访调研全覆盖,优化调整孙埠、寒亭2个观测网点,落实群测群防员工作补助,常态化开展地震监测站日常运行维护。紧抓震防落实。组织农村工匠参加市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并举办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邀请省地震专家到水阳、狸桥两个乡镇6个薄弱村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市地震专家走进水东镇祁梅村对正在建设的农房进行抗震技术指导。持续科普宣传。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各个关键时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运用有奖竞答、举办知识大讲堂、设立咨询台等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七进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五十余场,发放宣传品、宣传册万余份。四是推动示范创建。新建成一座防震减灾科普馆,新申报一家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同时发挥辖区已有的科普阵地作用,组织学生、社会各类人士参观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馆---宣城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宣州区防震减灾科普馆十余次,参观人数达500人。
二、存在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高企体量偏小、结构不优。截至10月,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43.8%,低于全市12.9个百分点。
2、创新平台不多。全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只有39家,占全市13%,缺少重量级、有显示度的高端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尚未“破零”。
3、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全区“一对一”结对服务行政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以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为主,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均不能满足服务基层的需要。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6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
(二) 重点工作
1、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倍增行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链式培育机制,综合运用研发费用补助奖励、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型企业定制化提供科技政策服务,遴选40家企业重点培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三清零”行动。通过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补助政策“免申即享”,科技创新券等专项政策“随申随享”机制,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三清零”。实施园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指导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对照省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锻长补短,发展成为名高新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2、抓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力争全年建设省级以上平台4家。积极推动宣州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慧科生物医药孵化器加快成长为省级专业孵化器,高新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依托宣城(上海)科创中心,继续引导科技型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加速对接科创资源,构建“研发在外、转化在宣”发展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工作。发挥企业“科技副总”助企作用,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工作。会同区委组织部,通过“政聘企培”靶向招引高新技术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导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成果承接转化能力。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保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宣创新创业。强化科技政策激励。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政策,强化创新券政策落实,用好科技贷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加速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强化技术合同登记,推动技术合同“应登尽登”,力争技术合同金额突破40亿元
3、抓科技特派员队伍,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指导省级科技特派团、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科技特派员队伍,进一步发挥结对服务行政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及管理,做好项目验收工作,督促项目如期完成,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组织承担2024年省重点研发项目企业签订项目合同,并严格按照项目任务合同实施。全面落实《宣州区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方案》精神,做好林长制工作。
4、抓科学普及,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精心组织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实施五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科技强农、科普惠民,农村少儿爱科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科普、前沿科技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的作用,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等重点人群,将科普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广泛征集全区科技工作者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优秀论文交流大会。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科普示范单位。继续加强科普e站等科普阵地建设。持续推动“科普中国”月活量的增加。
5、抓防震减灾,织密安全防线。不断夯实地震监测基础,强化监测台网运维,定期巡检,做好地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探索运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价成果。全面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修订《宣州区科技局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预案》,保障地震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高质高效有序进行。稳步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在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国际减灾日、国家宪法日等时段,开展多形式的科普宣传“七进”活动。推进示范创建,争创省级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主阵地”作用。
宣城市宣州区科学技术局
2023年10月20日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