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宣州区2023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业经区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宣州区2023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全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现就2023年烟叶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聚焦补齐短板,分类推进,精准施策,持续深入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积极争取烟叶生产计划。2023年计划种烟7.6万亩,产干烟20万担,上等烟比例达68%,烟叶总产值3.2亿元,实现烟叶税力争达7000万元以上。
(二)壮大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种烟15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实现户均种烟规模突破110亩,烟农户均种烟收入50万元以上。
(三)强化烟粮(油)融合协同发展,持续巩固烟粮(油)1:1隔年轮作模式,争取1:1烟粮(油)隔年轮作户达标率达82%。
(四)加强烟叶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推进烟粮(油)全程技术服务,确保入社率、服务覆盖面均达60%。
(五)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
的原则,实行政策扶持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持续巩固“烟叶生产+烟叶生产用工”保险模式,建立健全烟叶生产保险防控体系。
三、扶持政策
(一)按实栽种烟面积100元/亩对烟农进行补贴。
(二)对自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烟农户最高给予缴纳金额50%补贴,种烟面积150亩以下补贴不超过200元/户,150亩以上补贴不超过300元/户。
(三)对参与合作社服务的烟农,经合作社考核合格后在1:1烟粮(油)轮作面积范围内按平均50元/亩标准补贴,按户分档兑现。给予烟叶生产贷款贴息补助,种烟面积150亩以上(按最高贷款金额每亩1800元)的贴息20%,150亩以下的贴息15%。
(四)推进产业化示范村建设。鼓励千亩以上村成立烟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按要求开展服务的合作社,对其服务面积按5元/亩标准给予工作奖补;鼓励对废旧烟膜集中统一回收的乡镇(街道),经验收合格后给予5元/亩补贴。
(五)对在推进烟叶产业发展工作中成绩优异的乡镇(街道)、村、合作社和融合发展示范户进行考核奖补,按订购任务评选1万担以上(一类)乡镇(街道)一、二、三等奖各1、2、3名,分别奖补7万元、5万元、4万元;1万担以下(二类)乡镇(街道)一、二、三等奖各1、1、2名,分别奖补5万元、4万元、3万元;设特别贡献奖乡镇(街道)一名,主要奖补在产量、质量和烟叶生产工作中有特别贡献的单位,奖补2万元;评选表扬灾保、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先进乡镇(街道)各3名,各奖补2万元;评选表扬先进村30名,评选表扬灾保、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先进村各3名、先进合作社8名,各奖补6000元;评选表扬优秀融合发展示范户(含烟叶经营主体)50名,各奖补2000元;评选表扬先进单位2名,评选表扬烟叶生产先进个人10名。
(六)按35元/亩(种烟面积)标准提取烟叶生产保险补贴资金;按10元/亩标准提取管护资金。提取烟叶税的30%分配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按半数奖补到村,其中乡镇(街道)、村在烟叶税分成中提取不低于20%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管护;提取烟叶税的2%用于烟叶生产考核奖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合作社(联合社)建设、社会化服务用工试点以及举办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和技术培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倾斜。区级烟叶生产业务经费按115.2万元安排。
(七)按照17元/亩标准提取种烟村干部奖励资金统筹管理,按种烟面积和考核结果分类分层奖励,拉开奖补档次,对千亩村村干部另外给予2元/亩的奖补。乡镇(街道)在烟叶税分成中同比例配套奖励到村干部,其中村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可按其他成员的1.5倍分配。
(八)皖南烟叶公司对宣州区的烟叶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倾斜力度,保持烟农收入不减;按50元/亩(种烟面积)标准提取烟叶生产保险补贴资金。
(九)对新建烤房发展烟叶面积的乡镇街道、村新增返税部分,由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使用。
相关政策兑现与工作考核由区烟草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并负责实施。
四、工作措施
(一)争取种植计划,优化烟区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皖南公司烟叶生产收购计划,严格落实到乡镇、村。优化区域布局,稳定万担乡镇、千亩村,调整不宜种烟区域。
(二)建设基本烟田,稳定种烟基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加强基本烟田保护区建设,将基本烟田指标分解到乡镇(街道)、村。在基本烟田范围内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提高农作物耕种等农机设备的覆盖率。协同皖南烟叶公司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及产业综合体建设,全面建立以烟叶为主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积极争取行业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向我区倾斜,完善烟水、烟路、沟渠、塘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烟田“宜机化”水平。强化烟叶基础设施管护,完善管护办法,确保烟水烟路工程发挥长效作用,全力打造“烟叶好、烟田美、烟农富”宣州烤烟样本。
(四)培育职业烟农,壮大经营主体。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有全程农机具、有长期服务队、有可供隔年轮作土地、有融合发展多产业的烟农队伍。逐步建立职业烟农星级评价机制,全面建立职业烟农动态名录,引导农户真正走上职业化、技能化道路。抓好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范提升烟稻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度、设施和实施服务项目,扶持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强化科技引领,增强产业后劲。加大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有关龙头企业的合作联系,研发、引进、推广烟叶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打造特色烟叶品质,实现烟叶数字化、种植机械化,提升烟草产业核心竞争力。
(六)坚持绿色兴农,促进持续发展。协同皖南烟叶公司,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土地、水源污染的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做好污染防控工作。加快烟叶烘烤绿色能源研究与应用步伐,推进生物质烘烤和电能烘烤,逐步完成炕房技术改造,脱离对燃煤烘烤的过度依赖。
(七)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坚持烟粮(油)协同的耕作制度,持续推进1:1烟粮(油)隔年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主动融入粮食安全战略和宣州特色产业发展,在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稳固烟叶基础,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实现与农业产业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产业综合体与烟区农村建设深度融合、烟叶绿色技术与非烟农产品生产互利融合、烟叶基础设施与多元产业经营共享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八)健全保险机制,完善应急体系。继续实施烟叶生产保险机制“补改保”工作落实,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保险的新路子,建立健全“烟叶生产+烟叶生产用工”风险防控体系,切实防范和化解烟农风险,确保烟叶保险政策精准滴灌,提升投保烟农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注重完善烟叶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与皖南烟叶公司、保险公司、气象、水利、种烟乡镇(街道)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行气象信息预测预报服务,有效规避和减轻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
(九)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继续将烟叶生产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健全乡、村烟叶生产管理服务队伍,做到乡有专职、村有专人。宣州区烟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力解决烟叶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把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抓紧、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