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5656/202312-00062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教体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宣城市实验小学工作计划(2023至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3-12-15 | 发布日期: | 2023-12-15 |
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5656/202312-00062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教体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宣城市实验小学工作计划(2023至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3-12-15 |
发布日期: | 2023-12-15 |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指引学校高质量发展(略)
(二)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5.继续贯彻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完善德育体系,建立党总支、德育处、党员教师、班主任、社区、家庭等立体化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二是要扎实推进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厚实爱国主义情怀,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6.实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用好语文、道法统编教材,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传承并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中国底色。
(三)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7.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继续落实好德育工作“一月一主题”,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礼仪育人、环境育人。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等,使学生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实现的理想信念。结合文明校园“六个好”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童心向党”、“国庆”、中秋节——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主题为“奋进新征程 做好接班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为第二学期开展小学生读书征文、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做好准备。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家校合力育人。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宣传、研讨、经验交流和培训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健全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要科学规范。
9.强化家校联系,联手合力育人。整合德育力量,积极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家校联系沟通有效渠道,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打造家校协同共育的新局面。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办好家长学校。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坚持以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通过创设主题突出、品位高雅的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逐步形成学校制度文化,提炼学校精神文化。要将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内化为师生日常行为中;加强班风建设,努力形成一班一特色;校园建设要在绿化、美化的基础上,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新学期,各班的图书柜、中队角、荣誉专栏、作品园地、特色专栏、走廊文化墙等要不断充实内容,做到既整洁规范又充满班级个性。各办公室要增添环保绿色,营造文明、规范、和谐的工作环境。梅溪校区要精心谋划,设计制作部分楼道区域的文化,以文化人,打造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等特色。
11.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少先队教育之中,帮助少先队员明德修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好“红领巾爱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好少年。继续开展好“新时代好少年”、“校园之星”等评选工作。梅溪校区要依托安徽省王小洁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开展系列工作,发挥好名师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2.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活动,落实好《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实施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加强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教学管理;要保证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保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的教学时间。
13.抓好远程培训,务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活动要突出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落细落实落好语、数、英、综合四个教研组的“教研日(半日学研)”活动。开展好学科组教研、集体备课和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可把校本教研和“五项管理”相结合,把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评选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尝试设立校内学科名师工作室。
14.建设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完善学习制度,积极倡导全体教师静下心来读书,与学生共读书、同成长;积极指导广大教师总结、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开展读书之星评选工作。各校区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让图书漂起来、流起来,最大化发挥图书启智润心的作用。
15.继续推进“书法进课堂”工作,作为“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书法)”,继续加强抓好书法课堂教学,三至六年级坚持每周到书法教室上课一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师生书法实践及比赛活动。适时同结对的萧县实验小学等兄弟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交流活动。
16.继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发挥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的作用。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开展好语言文字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规范教师用字用语,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中国人。
17.使用好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地抓好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各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皖教云等课程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继续组织师生参加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信息技术比赛。规范教师电子备课,及时有效上传教案,继续做好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微机房等功能室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发挥好功能室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18.落实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据区教体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继续开展好课后服务,建立以学校为主、校外专业力量为辅的“基础服务+个性化服务”模式。依托课后服务管理平台选择已经通过审批的第三方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合理安排课后作业辅导,有效开展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巩固已有的学生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学生家长满意度。继续与星荣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有效开展体艺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艺体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9.继续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的文件精神,明确“五项管理”的问题导向、核心要义、具体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做好五项管理实施工作,加强日常监管,确保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抓好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基本要求:一是作业管理。对作业明确要求,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二是睡眠管理。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边界,探索学校的发力方式,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三是手机(电话手表)管理。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四是读物管理。处理好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要积极推荐各年级学生阅读目录,引导家长正确合理选择,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要把好关。五是体质管理。健康的体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要上好体育课,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监测好学生的体质指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21.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好《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师德承诺制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继续开展好“师德师风师能”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责任,细化措施,强力推进;三是继续开展禁止有偿补课专项行动,开展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有效开展家长、学生民主评议制度,让家长、社会监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业务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推进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教研比赛活动,发挥好团队力量,历练比赛选手,力争获得佳绩,为校增光添彩。
23.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本学期继续开展“半日学研”活动,以活动推进校本培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开展好观课、议课等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24.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继续抓好“智慧校园”建设活动,要借鉴外校经验,管理好、使用好智慧班的设备,通过观摩、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要熟练运用好“班班通(希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5.提升教科研能力。积极开展好课题研究,加强对课题的领导管理。本部校区市级课题《依托统编教材培养复述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区级课题《在小学美术课中融合宣州窑的研究》要进一步推进,争取按时结题。梅溪校区申报的市级课题《“1+N+1”模式下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做好开题及研究工作。学校要积极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要以课题研究培训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
(八)强化研训工作,引领教师发展
26.注重教研师训一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
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以及作业设计能力。
27.关注教师课外阅读,积淀教师成长底蕴。一是明确要求,榜样先行。一方面以示范带动阅读。学校行政要成为读书活动的带头人,为教师读书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以制度规范阅读。将教师阅读纳入学校条块管理,制订阅读制度,并纳入目标考核。二是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向师生及家长推送读书目录,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加强读书宣传,开辟老师阅读空间与时间。三是丰富活动,讲究实效。在学期中定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读书分享、书苑沙龙、美文诵读、撰写心得等,以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28.建立多元评价制度,搭建展示舞台。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好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测评工作,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以市、区级骨干教师为引领,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以团队带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机制,营造良好的队伍建设氛围。
(九)进一步落实体卫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9.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各校区适时举办田径运动会,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日常锻炼健身的好习惯。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体育锻炼家校共育,鼓励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各1小时,以增强学生体质。利用宣城市星荣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技术资源,开展体育艺术类的社团活动,组建有关运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做好准备,特别是宣城市第三届运动会。继续联手市体校、市十二中,做好“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争取在省、国家级比赛中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30.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继续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近视预防、慢性病防控等工作。按照市卫生学校标准及学校《卫生公约》,继续强化学校环境卫生责任制,明确责任区、责任人,落实考核制度,做好检查评比工作。完善预防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预案,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疾病预防知识讲座,办好校内卫生知识专栏,抓好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安排好一年一度的全校师生体检工作,继续做好无烟学校环境建设,促进师生体质健康。
(十)增强美育熏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1.实施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宣城地域文化,开设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组织学生走进宣城展览馆,参观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课后服务,积极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开展好特色项目和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十一)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32.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新课程方案已将“劳动”课单列,要开设上好每周每班一节劳动课。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3.结合“学生劳动教育周”宣传劳动精神,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体验,培育劳动文化。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梅溪校区要以市级劳动教育基地示范学校为抓手,挖掘潜能,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区块,提炼经验、案例,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十二)突出教育重点环节,提升学生品行素养
34.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结合主题月教育,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生道德品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宣城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5.强化养成教育、提升文明素养。继续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总结一套具富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经验,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36.以法律安全教育为保障。法律安全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展览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二是加强安全常规教育,从晨会、班队会、道德与法治等入手,借助美德在线APP、家长QQ群、微信群、学校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等平台,落实安全教育。
37.以生命教育为底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活实践适应、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开展好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38.积极创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国防教育,经常性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寒假、国庆节等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教育拥军,主动关爱在校军人子女,与驻军单位保持良好共建关系,定期开展各类共教共育活动。
(十三)强力抓好安全工作,建设好平安校园示范校
39.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细化安全责任。推行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履责”的良好氛围。与各处室、班级签订学年度安全工作责任状,深化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一日一巡查、一周一排查、一月一倒查”制度,完善“一月一主题”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欺凌、防踩踏、防电诈等专题教育。
40.上好主题为“共建平安校园 健康快乐成长”的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抓好学校的校舍、消防、食品、卫生、交通、防欺凌、防电诈、心理健康等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巩固好校园安防建设“四个100%”成效,积极配合综治、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落实行政领导带班制度,增加值班教师数量,落实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确保校园及师生的安全,建设好平安校园。
41.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确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应查验身份、登记,方可进入校园,把好入口关。继续安排错时错峰上下学,排路队离校。安排好教师及家长志愿者护导学生上下学,疏散聚集、分流交通,确保学生安全。
42. 学习贯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好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好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做好特色团辅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学生”个案的引导、帮扶、矫正工作,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塑造学生积极、健康心灵,让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十五)全面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43.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一是继续控制班额,杜绝大班额出现,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做好准备。二是继续规范教学行为,执行好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控制作业数量,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三是继续规范收费行为和教辅材管理使用,严格执行“一科一辅”政策。四是继续规范教师行为,落实市教体局《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和《宣城市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实施方案》,严禁教师有偿补课。
(十六)做好群团后勤保障工作,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44.加强工会工作。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坚持校务公开,增强校务透明度。结合校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积极有效解决教职工关注关心的工作事项和切身利益的事务。本学期拟召开十三届一次教代会,进行工会换届选举。
45.办好家长学校,建设家校共同体。学习贯彻好《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健全家委会组织构建,增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代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一步挖掘家委会资源优势,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继续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参考。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发挥家长人力资源优势,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46.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广播站、墙报、网站等宣传载体的作用和身边榜样的引领作用,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园网站、微信群及客户端建设,及时更新校园动态,使学校重要新闻第一时间在学校网站上得到反应,方便广大师生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的工作情况。
47.加强财务校产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对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的管理。加强财务校产管理,落实监督制度。进一步做好资产登记工作,规范用好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强化校舍及各种设备实施的检查、维护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继续做好教育助学工作,完善建档立卡学生的资料积累,做好特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继续积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十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做好校园装备建设工作
48.继续做好梅溪校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功能室的建、管、用,促进优质发展。依据学校经费现状,做好校区有关功能室的装备建设工作,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继续更换教室的班班通设备,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加强校区管理,提升校区办学实效,打造“梅”文化,走校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
49.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支持,在市、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协调各方力量做好本部校区“扩容升级”,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宣城市实验小学”薄弱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50.在市、区教体局的支持与帮助下,积极参与烟雨路校区的建设,为明年开班招生做好准备。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