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沈村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沈村镇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0728/202309-00007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沈村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沈村镇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9-13 发布日期: 2023-09-13
索引号: 113417030032500728/202309-00007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沈村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沈村镇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9-13
发布日期: 2023-09-13
沈村镇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9-13 15:23 来源:沈村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区委“三个聚焦”全面深化之年。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实现跨越提升的战略目标没有变,全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没有变。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要顺应时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砥砺前行,以实干实绩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委确定的“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总体目标,树牢“工业强镇”理念,持续抓好项目建设会战年、社会稳定攻坚年、作风建设深化年“三个年”活动,以“敢拼敢抢敢作为”的状态,跳起来抢红旗、跑起来拼经济、沉下来学本领,为全区“两年超高淳、五年过千亿”目标贡献沈村力量。

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把项目建设会战作为工作重心贯穿始终。坚决扛起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上再发力再加力。对全镇区域内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详调并登记,根据地块属性分类对接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存量用地效益;继续做大做强汪家山工业集中区现有产业布局延伸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二是把社会稳定攻坚作为工作底线贯穿始终。聚焦安全生产、社会风险防控等工作,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意识,把责任压紧压实,把措施落实落细,确保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安宁。三是把作风建设深化作为工作导向贯穿始终。立足自身,从严从实持续改变干部作风,旗帜鲜明的为干事创业干部撑腰鼓劲,让混日子、躺平式干部没市场,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培优做强,在动能转换中构建产业新体系。

持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主动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契机,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全力招大引强。更加注重项目产业契合度、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在源头提升招商质量。力争新引进2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坚持以汪家山工业集中区为主战场,以装配式建筑等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治宏精工、中茂新材、巨鑫建材、南方建设、金鹰建材等企业升级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高质量开展“四送一服”,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方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沈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农业农村,在固强补弱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高效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促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富裕。全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力推广标准化稻虾轮作,确保亩均粮食产量和收益双提升。坚持分年度落实流失耕地找回任务,今年确保找回4500亩,确保耕地面积逐年增加。进一步整合高标准农田、烟水烟路、水利兴修等资金,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施“小田变大田”和农田“大托管”服务,筑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继续适度扩大烟草种植面积,提高烘烤水平和烟叶质量。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畜禽规范化养殖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杜绝区域内重大疫病发生。继续提高主要农副产品质量检测水平,严格控制农药和肥料使用量。高标准走好乡村振兴道路。重点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村级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民增收等做好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积极推进胡村回族村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积极和市联通公司开展通讯合作社全覆盖,不断改善全镇5G基础网络覆盖。积极推进丁店村、双塘村、太阳村等村围绕东部新城、汪家山工业园开展劳务服务工作。积极对接融入南湖农商公司绿色稻米加工项目,各村(社区)要立足自身实际,主动谋划对接,不断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上出实招,真正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力争全年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超过一半。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监测确保上一轮已整改完成的环保突出问题不反弹,重点做好汪家山工业集中区投产企业日常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对镇区内散乱污企业保持高压零容忍态势,发现一起关停一起。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扫尾工程和南漪湖周边村庄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畜禽规范化养殖日常监管。持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保持农机补贴力度不降,提前按照网格化包保体系做好群众宣传,严惩境内第一把火。结合全镇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全镇符合规划区域内全力开展新增耕地和城乡增减挂钩工作,持续优化主要村庄分布。

(三)注重品质提升,在精建细管中塑造乡村新形象。

积极打造“和美”乡村。稳步开展集镇中心区域环境大提升行动,积极对接项目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重点解决整体秩序混乱、功能场所缺失等问题。积极向群众宣传“政府投资+村民自筹”共建和美乡村政策,整合美丽乡村、土地增减挂钩、人居环境等项目资金,在群众积极性较高、基础条件成熟的村民组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积极引导群众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引下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提升,特色微场景打造等方面,全年力争完成6个左右村民组整治提升。做好全镇农村清洁工程6月份整体移交区环境投资公司各项工作,力争镇容村貌再上新台阶。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限。全力抓好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扎实做好特困供养、低保、老弱病残救助力度,加强主动发现力度,畅通社会救助渠道,确保发现、救助及时到位,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加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坚决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不仅要让群众感受到政府主动服务的力度,更要感受到政府贴心服务的温度。大力推进十大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更加注重“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持续弘扬宣州精神,以“中国好人”董志强为标杆,在全镇大力弘扬“好人文化”,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倡导人情新风。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建设,进一步繁荣基层文化、提升乡风文明。

(四)聚力共建共享,在风险防范中探索治理新路径。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继续坚持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对重点企业和领域每月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防汛、防火等应急队伍建设,持续加大物资保障投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店等民生保障场所开展日常监督,确保食品安全。持续做好中小学校车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信访维稳“两个专项行动”,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目标,开拓思路化解一批信访积案,高度重视初信初防和日常矛盾隐患排查。以村民组为单元,大力推行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培养一批民间“和事佬”,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严格要求落实镇村干部网格化包保责任,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制度,尤其在重要节庆时间,要确保人稳当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活动,积极引导群众由信“访”向信“法”转变。继续向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强反诈宣传和打击力度,加强警民联合巡防巡控力度。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强化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最新疫情防控政策了解度,做到科学预防,有效预防。落实好家庭奖励、优生优育、三孩生育政策等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抓好村级卫生室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就诊难问题。扎实推进村级民兵营和退役军人事务站规范化建设,落实好一年两季征兵工作任务。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做好镇村农家书屋常态化开放。

(五)打造过硬队伍,在为民服务中彰显政府新作为。

聚焦法治强作风,始终做到依法履职。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重要事项信息发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聚焦落实强作风,始终做到高效履职。牢固树立“不赶超就被超,不主动就被动”的鲜明导向,坚决摒弃光说不练、坐而论道的现象,努力提高不光“收到”更要“做到”的工作效率,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化“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的工作意识,全面提升行政效能。聚焦底线强作风,始终做到廉洁履职。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踩纪律的“高压线”,不打纪律的“擦边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