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卫健委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卫健委> 规划计划> 工作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0XL/202202-00092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卫健委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宣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2-21 发布日期: 2022-02-21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0XL/202202-00092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卫健委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宣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2-21
发布日期: 2022-02-21
宣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2-21 08:44 来源:宣州区卫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毫不懈怠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宣州区上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常态化决策部署,强化“人物同防”,进一步规范医疗门诊和发热门诊管理,规范预检分诊,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排查登记和跟踪管理,指导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提升全员核酸检测能力,做到“应检尽检”。持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群众职务防控意识。

二、做深做实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建设

严格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规范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整合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区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继续安排7名临床、公卫专家驻点乡镇。按照“五包十统一”路径要求,重点做好城市医联体建设,由市人民医院与西林、飞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心医院与双桥、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4支城市医联体。

三、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

根据宣州区乡镇卫生院现有服务能力,拟将各乡镇卫生院分为综合型、基本型、公卫型三类进行分类管理。综合性卫生院综合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基本型卫生院立足于做好本乡镇区域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公卫型卫生院医疗技术能力偏弱,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主。针对各类乡镇卫生院现状,我区拟出台财政补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分类政策,强化精准管理。同时建立五大乡镇医疗区域分中心【水东镇中心卫生院、杨柳镇中心卫生院、水阳镇中心卫生院、狸桥镇中心卫生院、洪林镇中心卫生院】,争取国债1.8个亿,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科学均衡的医疗资源分布格局。加快推进水阳、狸桥急救站建设,今年年内完成。

四、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

大力实施宣州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以国家、省新医改为契机,建设功能完备、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全民健康信息化体系。全面接入宣城市中心医院、宣城市中医医院,2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家村卫生室、2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业务协同中心、便民惠民中心、综合管理中心4大中心。该平台预计今年6月全面上线。

五、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长三角一体化

持续强化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对接合作,以水阳卫生院与省二院、狸桥卫生院与高淳医院为主体,建立高水平医联体。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招引,着力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人才自主招聘,开通疾控中心绿色通道招引专科人才。重点建设宣城市中心医院“长三角林松名医工作室”和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长三角谭俊华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名医(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取得科研成果、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为我区培养一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持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加强和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工作。强化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服务,建立覆盖全区的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十四五”期间达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保持90%以上、规律服药率70%以上目标。

七、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依法依规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严落实普惠托育服务行业和从业人员准入、动态评估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八、完善医康结合养老体系

合理利用宣州区位环境资源,推动医康结合养老体系纵深发展。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依托宣城市中心医院、宣城市中医医院等重点医院,打造“医中设养”示范点,形成以收治失能、失治老人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大力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融合发展,通过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