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科技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科技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3M/202209-00010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区科技局(科协)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9-01 发布日期: 2022-09-01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3M/202209-00010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区科技局(科协)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9-01
发布日期: 2022-09-01
区科技局(科协)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9-01 15:08 来源:宣州区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1%;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0家,评审通过3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3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访万企  助力解难题”活动。局领导带队,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孙埠镇、寒亭镇、水东镇等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上门走访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60余家,为企业送政策、送理念,收集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投入归集、产学研合作等实际问题20多项,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引导全区120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参加省科技厅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举办的金融政策宣讲活动,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会同宣城高新区、区税务局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业务培训。

(二)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一是认真落实区政府《宣州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组织40家企业申报认定2022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22.2%,评审通过36家,占全市22%。二是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深入排摸梳理。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指导企业申报入库工作;今年1—6月,我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占全市入库总数24%。

(三)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宣城凯欧纺织有限公司“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高效智能化农产品产地预冷设备研发与应用 ”分别获批2022年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数占全市50%。安徽茶之源机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履带自走式采茶机及控制系统开发”项目申报安徽省2022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领域“揭榜挂帅”项目。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创新券、省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投入统计工作的指导,2021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上报6.4亿元,较上年上报数增长30.6%。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四送一服”活动、微信、QQ工作群等方式加强对创新券政策的宣传,发挥创新券政策引领作用。39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申领了创新券,申领额度130万元。

(四)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一是建立近期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出台《宣城市宣州区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宣城市宣州区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宣城市宣州区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举措文件。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94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总数达5家,在站科技特派员53人。三是组建科技特派团工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牵头组建宣州区水产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团、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木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宣州鸡保种与研发技术团队、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宣州区水产特色科技特派团。四是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宣州区绿色农产品高效种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引进12个新品种,推广7个新品种。宣州中药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收集栽培了圆柱型、鸡头型、连珠型、白芨型、姜型5个黄精品种和3个苍术、1个太子参新品种。推广了林下套种桔梗新技术。皖南食用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新建成羊肚菌栽培基地20亩,引进羊肚菌六妹一号,六妹二号,七妹等三个新品种。成功培育小麦稻壳培养基和小麦木屑培养基两个优势配方,并对每个品种开展不同配方试验,将在今年下半年的栽培示范过程中进一步比对推广。

(五)抓好科普工作。一是全力开展科普示范区创建。制定科普示范区创建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对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落实分解,明确的各创建单位的任务和要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持续推进科普惠民乡村行活动。组织宣州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在孙埠、周王、水东举办了多场“科技强农、科普惠民”活动。三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参加安徽省科技创新大赛,我区四名选手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两名选手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一位辅导员获得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四是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23日——30日,区科协联合市科技局、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开展了2021年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五是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

(六)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一是把握节点,开展防震减灾线上线下宣传。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通过《今日宣州》等主流媒体开展有奖竞答、刊登主题标语营造防震减灾氛围。线下:开展“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机关、进社区”七进活动30余场次;组织社会人员参观市级防震减灾科普馆4次;联合区教体局、应急局组织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二是开展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工作:截至6月底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核定行政审批26项;完成向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赋予抗震设防领域权力事项。组织宣城三中申报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三是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完成各类建筑物房型、年代、构造等基础资料收集。四是加强地震宏观观察点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1—6月增速位居全市第六,低于全市12.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骨干企业停产和宣城现代产业园企业产值大幅下滑;1—6月新增入统高新企业少只有4家,体量小,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备力量不足。随着近几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快速壮大,后备力量存在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招商引资企业中科技含量高的落户不多;二是现有企业产业层次低,多数企业不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三是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无知识产权,研发经费投入少且财务管理不规范。

 (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高。虽然近几年我区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但是2022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目标2.2%难以实现。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区没有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合工大宣城校区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在合肥本部;二是我区规上企业产业层次水平不高,2021年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为46%,54%的规上企业没有研发投入;三是统计审核评估存在不确定性。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好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目标要求,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争认定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40家以上。重点抓好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及三工业集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切实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导工作,确保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

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做好项目凝练申报工作指导企业申报创新型省份政策资金和省科技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覆盖面。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政产学研用金”高效联动。以企业需求为纽带,依托G60科创走廊,发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本地优势,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和科技金融合作,积极推动企业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围绕主导产业抓创新平台。积极围绕我区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

(三)继续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一是扎实做好大学生科技特派员选认到岗工作。根据《宣城市2022年选认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公告》,完成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前培训、选认到岗工作。二是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一系列制度措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引导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团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人才培育、创业辅导等服务工作。

(四)抓好科协换届和省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召开区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做好区科协换届工作。二是按照省科普示范区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抓紧抓实,确保创建目标实现。

(五)抓好防震减灾工作。对照市下达年度目标考核细则,逐项落实,确保年度考核工作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