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0MB1791406L/202207-0001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7-07 | 发布日期: | 2022-07-07 |
索引号: | 11341700MB1791406L/202207-0001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7-07 |
发布日期: | 2022-07-07 |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区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作风建设集中教育为抓手,坚持“一改两为五做到”紧紧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责主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教育
制定并下发《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教育实施方案》,并于4月29日,组织召开作风建设集中教育动员会,组织开展了四次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意见征集、查摆问题等规定动作并创新性制发《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暨干部上讲台培训计划》,营造了全局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集中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形成了上下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的良好状态,凝心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二)加强统筹调度,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一是全面梳理年度整改任务,印发《任务清单》,目前涉及宣州区“1+1+1+N”问题共81个,2022年应完成整改验收问题52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31个(59.62%),完成区级验收18个(34.62%),完成市级验收13个(25%)。二是采取“现场+清单”模式,每季度对2017年以来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三是坚持每月调度机制,提请区政府召开整改专项调度会,对整改进度滞后、成效不稳固等问题下达提示单、督办函,持续跟踪整改进度。
(三)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涉生态环境信访投诉47件,已办结45件,办结率95.7%。二是研究制定了《宣州区关于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奖励举报的公告》《关于开展对重点信访件领导包保化解的通知》,对22件重点信访件开展包保化解。三是规范舆情处置,安排专人紧盯“宣城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编制信访舆情专报22期。四是加强环境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起,罚款总额达50.406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环境犯罪案件2起。
(四)持续开展日常环境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一是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等8个方面风险隐患开展排查,依法严查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目前,未发生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相关风险事件。二是提请区政府修订《宣州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9修订版)》,共受理企业应急预案备案38家。三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对攻坚专项行动排查出的6个问题,督促属地政府立行立改,持续推进大豪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四是加大“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力度,共排查上报“散乱污”企业17家,并督促属地政府对2020年以来上报整改完成的“散乱污”企业进行全覆盖复查。五是每季度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现已完成第一批次26家企业双随机执法检查工作。六是组织开展了非煤矿山专项执法检查,2021年度亩均税收2万以下工业企业摸排,砖瓦窑行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化工危废专项检查“回头看”。七是利用国发平台、污染源在线系统、视频监控对排污单位加强监管,确保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八是督促224家需提交2021年度执行报告及65家应提交排污许可证季度执行报告的企业按时提交。九是全面启动环企精准云普法“三延伸”,完成19家省级、12家市级企业的初评工作并上报市局。
(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气新、水绿、山青
大气方面:市级预计下达我区2022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为PM2.5平均浓度35.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1.5%。截至6月17日,我区PM2.5平均浓度为3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1%,与目标值相差9.7%;优良天数比例为86.9%,同比下降3.4%,与目标值相差4.6%。
一是印发《宣州区大气污染防治“4+3+3”管控工作方案》和《夏渡子站周边污染源管控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二是组织街道对城区使用散煤、木柴等高污染燃料进行收缴并常态化宣传巡查,杜绝死灰复燃隐患。重点加强拆迁工地、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的禁烧管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每周至少检查20家涉气企业,促使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三是邀请市大气管控第三方对我区重点区域开展雷达走航、VOCs走航,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动态管控,并安排专人实时关注子站数据,发现异常值,第一时间对该区域涉气污染源进行排查、处置,坚持以时保日、以日保月、以月保年。四是更新我区省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单,督促编制碳排放报告,组织涉及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备案及公告,成功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个。
水环境方面。1-5月水质优良比例100%,10个考核断面中的9个,1-5月水质达考核目标。20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是持续开展考核断面巡查工作,重点配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交通局开展管家渡断面周边船只管控,划定禁停区,发放宣传单,督促水阳镇加密管家渡断面巡查频次,指导督促狸桥镇开展水碧桥断面水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召开国控断面周边环境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布置会议,开展全区国控断面周边水环境排查整治,结合排查结果及水系分布,制定常规监测及应急监测方案,每月开展常规监测,针对汛期监测数据异常可能导致污染强度较高的情形,及时启动应急监测。三是积极推进水源地“划、立、治”工作,我区20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已完成划定及规范化建设。主动应对红旗水库藻类爆发引发的安全隐患,指导乡镇加强巡查、监测频次,提请区政府行函至郎溪县政府共同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四是指导新建设的13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监管,督促相关乡镇进行整改。五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有效落实。根据监测结果,我区4个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
土壤方面。一是持续开展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状况调查,督促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建立污染地块名录,1处污染地块(原安徽立龙蓄电池制造有限公司地块),土壤详细调查正在推进中。二是按要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督促列入土壤重点单位的企事业单位,按时完成监测任务;持续开展农用地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面排查宣州区内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风险集中治理。三是指导医疗机构、隔离点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处置。
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一是深入推进1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3条纳入省级管控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截止目前,已完成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条纳入省级管控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其他任务方面均在实施中。二是持续推进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管,强化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三是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率先出台全区“五大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实施方案。
(六)聚焦为企服务,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三轮征求意见,按时序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目前,已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二是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积极推进项目环评审批。2022年上半年,共出具项目预审意见116个,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9个(报告书 1个,报告表38个),接待企业并受理解决问题355家次,通过“企业环保接待日”服务企业62家,约谈了1家环评中介机构。三是成立区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确定11家企业为市节能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实现“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将中广核养贤200MWp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纳入第一批省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并在现有产业项目建设基础上,持续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努力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链体系,实现了对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全链条推动,促进了要素资源在我区互动耦合、价值倍增。
(七)持续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截至目前,监测站共出具报告76份,有效监测数据3063项,编制监测简报、专报7期;完成了16个河流水质断面例行监测6次,2160项次,22个法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2次,1276项次;对水阳雁翅取水口、利民水厂附近纳污沟及圩内水环境水体进行监测,完成了取水口及纳污沟水体监测2次、100项次,圩内19个监测点位水环境监测2次、190项次;对区域35个入河排污口(含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开展了上半年度监测并完成5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测数据上传;完成了31个20t/d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质采样与监测;在黄渡乡柏枧山村设立了1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并开展了2个季度的监测;完成了18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跟踪水质采样与分析;实现110家环统企业数据初填、审核、平台上报和市级集中复核;重点时段实施南漪湖流域入湖水质每周一次监测,为南漪湖流域水环境及区域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八)开展自然保护地相关工作
组织开展宣州区自然保护地整改问题“回头看”,联合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扬子鳄管理局开展2021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8个问题线索实地核查,督促1个自查问题点位完成整改,参加扬子鳄保护区核心栖息地整改验收,不断巩固扬子鳄及敬亭山自然保护地整治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如南漪湖流域涉及面积大、乡镇多,整改力度有待提升,南漪湖水质不稳定。部分问题涉及工程施工类项目、升级改造异地搬迁项目,按时完成整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部分问题存在反弹,如畜禽养殖、矿山修复等。二是在建建筑工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六个百分百”扬尘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城区散煤和木柴燃烧等情况屡禁不止,存在死灰复燃现象。经测算,后期在和去年持平情况下,我区优良天数比率也仅能达到90.1%,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压力巨大。三是部分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和饮用水源地仍存在风险。1-5月,管家渡断面虽优于同期,但仍未达水质目标(Ⅱ类),达标形势十分严峻,水碧桥断面达标不稳定,红旗水库藻类爆发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普遍较少,难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部分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作进展缓慢。
三、202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突出生态环境整改,强化环境监管力度
一是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每周调度,与相关单位形成整改合力,确保已完成整改的问题一次性完成市级验收销号,整改时限为2022年底的非工程类问题,力争10月底前完成区级销号验收,工程类问题力争11月底前完成区级销号验收,避免“卡点上报、卡点销号”的情况。二是持续做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边督边改工作,突出重点难点,对领导批示件、重复信访件等重点信访件开展包保化解,稳步推进重点信访化解。三是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领域、重点行业企业、重点问题专项执法检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非煤矿山、污水处理厂、砖瓦窑行业、重点规模化畜禽养殖、重点信访投诉、化工及危废行业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对“散乱污”企业开展排查,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实行动态清零。五是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督促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六是完成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及视频监控安装联网;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二)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方面。一是适应上级考核要求变化,既要注重绝对值的考核,更要注重变化量的考核,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以时保天、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二是以“4+3+3”机制【“4个报告”(3个子站溯源报告和大气污染防治宣讲ppt报告)、“3套模式”(网格化模式、重点工业企业减排运行模式和面源污染控制模式)、“3项调度机制”(在线保障机制、实时响应机制和限时通报机制)】为抓手,督促宣城高新区、区交运局、向阳街道、鳌峰街道、澄江街道、敬亭山街道紧盯建设工地、拆迁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城乡结合部的焚烧、餐饮油烟、汽修企业等污染源。特别是时刻紧盯高新区,对23个建筑工地未达到“六个百分百”要求的一律停工整顿。三是在原有常规性巡查的基础上,对站点周边污染源开展深度巡查排查,推进重点时段的削峰减排,如后期的中元节、冬至等重点时段,安排人员对子站周边祭祀烧纸和烟花爆竹燃放进行驻点巡查。
水环境方面。一是督促涉及到我区的4处国控断面周边属地政府【水阳镇(管家渡),狸桥镇(水碧桥),济川街道(玉山取水口),南漪湖周边6个乡镇(南漪湖西湖)】,切实发挥“河长制”的作用,落实各河湖水系的管理责任,推进各项河湖水体整治改善措施,加强对管控断面汇水河湖的日常巡查。二是调动多个主管部门共同发力,接到水质异常警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反应措施,组织相关单位协作调查,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管家渡、水碧桥断面,要督促水阳镇对接市交运局加强航运船只管控,督促狸桥镇严格落实自动监测站点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紧盯汛期断面水质异常情况,全面摸清断面周边的环境现状,采取果断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做好畜禽养殖粪便治理及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水利部门加强排涝站排涝作业的管控,对开闸放水、工程建设等影响水质情况做到提前报备。同时,对于涉及到“两江一湖”【水阳江、青弋江、南漪湖】工程建设项目的,要监督建设项目提前向区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备。三是针对水阳江易受上游来水、废水排放、农业面源、航运等因素影响,管控压力大,采用固定源由属地政府加强排查、整改,移动源敏感区域属地政府装设视频监控,“河长制”加强日常巡查,增加监测点位和频次,聘用应急专家,实现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同时,积极建议区委区政府,参考江浙做法,聘用第三方走航管控,提供更多的技术加持,多方共同发力,推动水阳江水环境联防联治。四是重点关注乡镇集中式水源地,督促洪林镇加强红旗水库的巡查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管控措施,积极妥善处理藻类爆发可能引发的环境安全隐患。
土壤方面。一是针对黄渡立龙蓄电池制造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提请区政府专题研究,督促指导黄渡乡按时序完成。二是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开展联合检查,督促危化品相关单位按期完成整改,推动危化品相关单位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三是联合区卫健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环境管理,督促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实现医疗废物及时、有效、规范处置。
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一是深入现场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回头看”,督促住建部门6月底前要按照PPP项目合同进行6个提质增效决算和审计,加强6个乡镇支管网和入户管建设,确保今年区里任务10月底前完成并强化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二是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按月调度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提请召开全区生态振兴工作会议,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三)持续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严防“挂靠”行为,召开环评编制机构座谈会,完善中介超市运用,实现强化环评中介机构管理。二是从技术研发应用、产品装备推广、规范企业发展、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好政策宣传、积极服务企业,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活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三是以重大展会为载体,积极组织11家节能环保产业协会会员企业参加展会,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与创新资源协同联动并持续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抢抓机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进产业发展补链强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
(四)做好监测保障工作
完成新的实验场所搬迁,力争在年底进行资质认定;持续开展河流水质监测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按时序进度推进辖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做好区域考核断面水质监测及汛期污染强度重点区域水质跟踪性监测,在水阳江设立常规汛期污染强度监测点15个,为汛期水质溯源提供原始数据;配合做好排污许可证管理、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抽查、环境监督性监测及投诉性监测。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