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司法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司法局> 回应关切> 主动回应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30K/202112-00019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主动回应】“七五”普法工作回顾-聚法治之力 ,筑发展之基谱写宣州普法新篇章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3 发布日期: 2021-12-03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30K/202112-00019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主动回应】“七五”普法工作回顾-聚法治之力 ,筑发展之基谱写宣州普法新篇章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3
发布日期: 2021-12-03
【主动回应】“七五”普法工作回顾-聚法治之力 ,筑发展之基谱写宣州普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2-03 16:59 来源:宣州区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七五”普法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各地各单位强力推进“七五”普法工作不动摇,坚持以学习宣传实施宪法为重点,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式为动力,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七五”普法期间,宣州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依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2017年创新开展的“法治扶贫”工作成为宣州普法特色品牌,2018年宣州区司法局荣获全省“黄丝带帮教行动”先进集体,2019年宣州区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五星司法所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五年来,全区普法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近几年的第三方测评中,全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执法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已经成为宣州人民的共识。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

“七五”普法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七五”普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五年来,每年至少召开1次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协调解决各类重要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合力。

(二)落实两个责任,营造“七五”普法新气象。

1、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把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本地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要问题,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真正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好,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2、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区各单位的普法责任制作进一步明确。自2016年起,连续5年下发《法治宣传暨“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等中心工作,通过法治宣传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主题送法、新媒体播放法治宣传标语等方式,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创新打造部门法宣传阵地,出台《宣州区行政执法、司法单位与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联合建设主题法治公园(广场)实施方案》,区直各单位协同配合,以责任落实带动普法宣传。

(三)坚持精准普法,突出工作重点再聚焦。

五年来,我区紧扣工作目标、紧抓重点对象,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民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1、紧盯“龙头”,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认真落实《关于完善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开展“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2016-2020年,全区累计组织16239名机关干部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区委、区政府每年制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学法计划并得到有效落实。区人大坚持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66人参加了考试。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宪法宣誓制度,先后组织67名领导干部参加任前宪法宣誓。同时,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2016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全区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80件,行政负责人出庭153件,出庭应诉率达85%。20181211日,时任区长汪侃同志作为区政府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成为全市首例出庭应诉的县级政府一把手,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宣州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着眼“源头”,打牢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根基。2016年以来,我区98所中小学校认真抓好法治教育的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工作。根据安排,全区法治副校长、“七五”普法宣讲团、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深入到全区各中小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江淮普法行等系列活动,努力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课堂、贴近生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师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校园法治班委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校园法治讲座1240余场,组织旁听庭审、学生模拟法庭及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各类法治实践活动110余场次。

3、深入“村头”,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水平。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截至2019年底,我区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市级62个,区级170个。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村(社区)法治副书记选派工作的实施方案》、《宣州区村(社区)法治副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全区共选派219名村(社区)法治副书记到各村(社区)任职,有力助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2019年在全区启动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共计培养“法律明白人”1174名,“法治带头人”202名,引导和促进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法治宣州、平安宣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保持“势头”,树立全民法治信仰。2017年启动“法治家庭”创建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万家联动·送法到家”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近百场;组织开展“法律六进”延伸行动。每年6月份,集中开展“法治家庭建设宣传月”活动,组织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法律,走街串巷服务群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2017-2019年全区累计培育“法治家庭”示范户3100户、“法治家庭”标兵户310户、“最赞心动法治家庭”21户。2019年区法宣办组织开展了法治微电影下乡活动,将涉及宪法、禁毒法等相关内容的微电影制作成电影胶带,在全区194个民生工程村巡回放映1287场次。

(四)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特色品牌提实效。

1、“法治+文艺创作”,探索法治宣传“金点子”。充分发挥我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打造本土法治文化特色品牌。2017年,以水阳镇汛期送水牌的传统为背景,创作了我区首部法治宣传动漫片《防洪法之水牌令》。为庆祝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作编排了音乐舞蹈快板《与法同行乐万家》。区税务局创作的微视频《且行且诗》、《税爱无声》向公众解读了宪法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区法院创作了法院版《逆战》,向社会公众宣传执行阶段的相关法律知识。2018年,以宣州好人为设计背景,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宣木瓜作为为设计元素,创作了宣州普法卡通形象“宣宣”“州州”。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创作了法治动漫宣传片《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在市区公交车、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及医院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先后创作皖南花鼓戏《重拳出击》等四部法治文化作品,命名宣城市皖南皮影戏博物馆、“阳德之声”普法艺术团、宣城市第三小学 、宣城市第十一小学为全区第一批法治文化创作基地。依托“阳德之声”普法艺术团,结合每年春节、“八一”和“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法治文艺演出活动120余场次。

2、“法治+脱贫攻坚”,趟出精准扶贫新路子2017年,围绕脱贫攻坚这个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找准结合点,创造性开展“法治扶贫”工作。2018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贯彻十九大精神·法治扶贫迎新春”专项活动,邀请部分书法协会会员,为全区13个贫困村13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书写法治春联。201831日,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安徽日报等10多家中央驻皖及省级媒体来我区集中采访报道法治扶贫工作,省内外司法行政同行们纷纷前来取经学习,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2018716,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督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在“宣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网络点击率突破34809,一时成了全区热门话题。20197月出台了《宣州区2019年度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通知》,法治扶贫工作再次被人民网、中国扶贫网等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宣传报道,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20204月,印发《宣州区2020年度“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全区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攻坚,通过集中宣传教育、集中排查摸底、集中调处化解、集中诉讼追责,开展了为期60天的督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专项行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收集问题线索178条,成功调解146件,提供法律援助5件。

3、“法治+阵地建设”,唱响全民普法“好曲子”。20189月,建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宛陵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并对社会开放。同时,按照“一乡(镇)一主题”的总体思路,建成一批突出部门法的法治主题公园(广场),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截至目前,已建成向阳卫生健康、澄江组织法、济川禁毒法、水韵养贤、寒亭诉讼、狸桥双拥、孙埠人社等多处部门法主题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从20177月起,在《今日宣州》开辟“法治”专版,先后刊登法治类新闻稿件2000余篇。全区上下进一步树立普法新思维,积极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辟网络法治宣传新阵地。区法宣办及时整合区司法行政工作群、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微信工作群,成功打造区、乡、村三级普法微信塔群,通过及时发布普法信息,交流借鉴普法工作经验。

(五)服务大局,整合各方资源助攻坚。

1、护航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出台《宣州区司法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将扫黑除恶“一封信”和上级两个通告录成音频,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各村、社区滚动播放。同时,出动宣传车在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规政策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与水东皖南皮影戏博物馆联合创作编排了扫黑除恶法治皮影戏《暴风骤雨》,在全区21个乡镇街道巡演24场次。举办“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巡讲活动,重点组织普法联络员到市法院旁听梁某等人涉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开设赌场等涉恶案件,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了各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律师参与涉法涉诉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作用,有效防范化解社会安全稳定风险,五年来,全区广大律师参与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共37件。在不同时间节点,通过机关、学校、村居等宣传阵地增添宣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内容,在广场、车站等人流量集中地,广泛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法治宣讲、法律咨询等活动。

2、护航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积极组织基层司法干警、“法治副书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及“法润宣州”普法志愿者结合“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行动开展法治宣传。依托全区219个村(社区)和移动法治宣传车“小喇叭”,每天循环播放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指挥部依法发布的通告、命令。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视频”、漫画、皖南皮影戏等形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持续播放,营造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的良好氛围。针对园区企业外来复工人员知识结构、岗位特点,为高新区、水阳工业园区等企业集中隔离点员工及时派送包含《宪法》《公民的权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手册》等法治书籍以及疫情防控、法律援助等宣传折页的法治“小礼包”8600余份。

3、护航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合区生态环境分局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融入到“法律六进”及法治家庭创建中,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二、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普法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单位领导抓普法工作的热情不高,创新不够,没有完全把普法工作有机地纳入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并推进实施;二是我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投入不够;三是普法宣传教育的方式还不能紧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步伐,还需进一步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手段、新方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我区将在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工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差距,精准发力,强力推动“八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一)统筹协调各方,提升法宣工作合力。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责任制,进一步深化部门、行业、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工作,广泛动员、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和公民参与,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深化“法律六进”,拓展“法律十进”活动。 在继续抓好“法律六进”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法律进景区”、“法律进军营”、“法律进宗教场所”、“法律进网络”等活动,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大环境。

(三)强化阵地建设,夯实普法工作基础。鼓励创新创优,有步骤地命名一批新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加强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公共法律(法援中心)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平台作用。

(四)巩固品牌效应,擦亮“法治扶贫”名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措施”的总体部署,继续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律师事务所团队作用、整合法治扶贫各方力量,着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宣州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