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399171142Q/202202-0000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名称: | 宣州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安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2-11 | 发布日期: | 2022-02-11 |
索引号: | 11341703399171142Q/202202-0000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名称: | 宣州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安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2-11 |
发布日期: | 2022-02-11 |
2021年,宣州区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行政许可、法律法规宣传这一主线,提升监管效能,增进民生福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举措及工作成效:
1.聚焦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截止2021年11月8日,2021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282户(2021年全年预计新登记达7500户),市场主体累计达58169户,全区办理多证合一9732户,办理变更登记2935户,已办理注销2548户,办理迁移登记465户,办理股权冻结47件,办理股权出质11户,办理特种设备1050件,已免费刻制公章1635户。
2. 推进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及“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双随机、一公开”暨联合抽查现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352户企业开展差异化检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基础数据。今年共计将95家因失联或其他原因企业、1084户企业和5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未参加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共办理“查无”案件4件,没收非法所得、非法财物0.085万元,罚没款1.012万元,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联合行动4次。完成2020年内资企业年报9715户,年报率90.07%;个体工商户年报40060,年报率96.9%;农民专业合作社719户,年报率94.98%,均提前超标准完成总年报率85%的目标。共推送共享食品许可信息907条,药品许可信息5条,行政处罚信息192条,行政强制信息26条,动产抵押登记信息123条,特种设备使用登记446条。
3.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工作,提升运用与保护能力。2021年1-9月,发明专利授权102件,发明专利有效量41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8件,同比增长21.8%;千缘模具、欧帝斯卫浴等12家企业获批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1件(福美达新材料,1000万),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1件;君诚汽车获批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4.用好监督抽检,完善食品快检,餐饮监管结合“创卫”工作,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抽检食品504批次,3批次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06批次,3批次不合格;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予以立案调查。共快检食用农产品61220批次,不合格产品609批次。开展餐饮食品安全考试3次,参与考试的人员共计210人;邀请媒体、消费者代表等人员参与“随机查餐厅”活动2次,检查网红餐厅4家,对发现问题的,采取“回头看”方式,确保整改到位;已检查各类餐饮单位1546家次,发现问题52个,完成整改52个,立案查处3家。共检查养老机构31家、企业自建食堂16家、年夜饭经营单位45家、学校食堂177家、景区餐饮服务单位66家、农村食品经营主体142家、白酒小作坊9家、其他食品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2153家。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6份,发现问题38处,完成整改38处,注销白酒小作坊1家,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83起、向公安机关移送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食品案5起。今年拟培育特殊食品示范经营户72家,拟完成15个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已检查特殊食品经营主体2987家次,规范警示用语和消费提示45条次,办理5起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混放案件。
5.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确保药品安全。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426家次,责令整改21家次,立案查处药械案件17件,化妆品案件23起,并向公安机关移送假药案件1起。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区248家药店通过皖事通实名登记销售的一退两抗类药品。目前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106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1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04例。加强药械化抽样监测。共抽检基本药物13组,日常监督抽样10组。
6.合理安排部署特种设备安全监工作,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目前,我区管辖范围内在用锅炉147台,在用压力容器1638台,在用电梯2929台,在用起重机械529台,在用场(厂)内激动车辆554台,在用大型游乐设施11台,气瓶约79800只,管道约106千米。区局采取“四不两直”的工作原则,按照“全覆盖、零容恐、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出动执法人员716人次,共排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31家次,检查特种设备3210台,下达指令书60份,排查安全隐患354条,已全部整改。目前,我区特种设备数据清洗率为100%,2021年使用登记网办率为63%,报停报废注销网办率达90%以上;2021年我局“一单四制”重大隐患共1条,已销号。
7.强化监测监管打击网络商品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监测网站、网店670户次,监测网页710个、促销信息92条,实地检查网络经营主体124户次,行政指导12户次,责令整改网站4个,全年处理消费者网络消费投诉400多起,办理网络案件12件。
8.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冷链食品排查力度。截至目前,排查全区设有冷库经营户141户,检查冷链食品经营户2000余户次,已排查进口冷链食品及制品60余吨。查办案件8件,涉案货值约91万元,移送公安4件,罚没涉案物品1600余公斤,罚没款3.7万。同时,配合区疾控中心共采集样本5000余份,目前均未检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标本。对全区42个农贸市场的活禽、野生动物交易进行了关停,对主城区的部分市场实行包保责任制,并进行常态化管理。推进集中监管仓建设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严格执行报备要求。截止目前,已进入监管仓3批食品。截至目前,累计检测各类冷链食品5814份、外环境563份、从业人员708份,结果均为阴性。
9.认真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及各类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530人次,检查水产品加工企业320个次,水产品销售企业及个体户2861个次,水产品交易市场3261个次,餐饮服务单位4408个次,注销名称字号经营主体1个,并更换店招、店牌1个,整改餐单6份,监测电商平台(网站)34个次(经营户),印制宣传资料14373份。“两节”打假期间,共检查经营主体820户、生产加工单位84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9起,查封无中文标签冷冻牛肚9.8吨,没收商标侵权口子窖酒100余瓶,没收超保质期饼干30余盒等,货值金额33余万元。开展了区级成品油质量抽检,共抽检成品油28户,计51组,并对1组经营不合格柴油罚没款1.41万元。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及价格、广告等专项检查。
10.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回应。截止目前,区消保委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2254起,其中投诉1736起(投诉按时初查率99.86%,投诉按时办结率100%),举报514起(举报按时核查率、按时办结率均为100%)。接受消费者咨询1800多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前三季度综合排名全市第三。累计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区级125户、市级17户、省级2户。
11.从严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精细组织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记使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工作需进一步扩大覆盖率。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更多的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防止审批与管理脱节,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
2.经济基础薄弱,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企业不够重视专利,申报专利意识淡薄。专利经费投入不足。
3.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项目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发现率不高;特别是在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处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总体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新模式、新业态的违法案件查办较少。
4.全区目前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500余家、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单位1000余家、医疗机构360余家,且特种设备底数激增。区市场监管局作为主要监管部门,存在人员少职能多的先天不足,监管人员数量少,能力不够,思想压力大,工作头绪多,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等与监管任务要求还不相匹配。
5.缺乏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有效的约束,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存在遗漏药械不良反应。
2022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再出发,坚持深化改革,确保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二、预期目标:
1.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辖区经济发展,2022年完成新增市场主体7500户。2022年完成个转企20户。
2.加大融入G60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异地通办、跨省通办工作的深度。
3.修订专利资助政策,做好政策兑现。着力高价值发明专利,谋划明年工作。引进专业事务所,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一)在创优营商环境上实现更大作为。
1.积极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网上办”。继续推行提前预约服务,办事人员确需到窗口提交申请的,可提前拨打市场监管服务窗口咨询电话进行预约登记,营造安全服务环境,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推进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有效解决“僵尸企业”浪费行政资源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市场新陈代谢的脚步,释放社会资源,实现高效化的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服务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帮扶“个转企”经营户奖励兑现。
3.持续推进G60长三角一体化、“异地通办”、“跨省通办”工作。
4.提前谋划,多形式组织做好2021年度年报宣传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年报率目标。
5.继续牵头组织2022年全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对各部门和本局各科室开展业务培训,分解任务指标。并组织开展对区直各部门2021年度“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督导和考核。
6.加大涉企信息归集力度。督促各部门并及时汇总上报“双公示”信息。按时公示各项监管许可和处罚信息,向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采集上报“双公示”信息和各项市场监管基础信息。
7.加强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积极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真正逐步实现差异化监管。
8.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继续开展“查无”和非公党建工作,开展“小个专”党建示范点和示范街区创建工作,指导企业信用修复等各项工作。
(二)着力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谋划知识产权工作。
1.明年考核的是高价值发明专利万人量,根据考核变化,专门针对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万人量,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2家,帮助我区的企业申报高价值发明专利,推动专利质押贷款融资等工作,提前谋划明年知识产权工作。
2.召开季度分析会,强化目标考核。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园区下达明确考核数据任务,按季度将以上指标完成情况下发至各镇街(园区),实现对镇街(园区)考核指标动态监测。
3.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加强与企业联系,特别是我区54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制定申报计划,开展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实地指导企业申报知识产权。
4.加强联系,统筹专利数据调度。加强与市局业务科室对接、汇报,实时了解我区及其他县市专利数据情况,及时调整我区年度工作安排。
5.争取政府投入,优化激励政策。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各项奖励政策兑现,进一步充实完善政策,调动企业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简化兑现程序,缩短兑现资助时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强化冷链食品常态监管和应急处置。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加强进货查验,推广应用“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及时规范开展涉疫食品排查管控。
2.毫不松懈地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督促学校认真贯彻《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校外供餐单位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许可准入关,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进一步健全学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处置,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3.扎实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提升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4.持续加大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按照食品类别建立完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持续抓好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风险预警和跟踪抽检。
5.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防严管严控生产经营过程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督促餐饮单位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采购和加工等方面的防控责任;倡导健康饮食,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四)积极落实药品综合治理能力。
1.积极配合建立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工作机制,落实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做好舆情事件应对处置。
2.积极服务药品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药品检查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药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制度,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达到4人以上。
3.推进全程无缝监管。研判药品安全风险。落实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工作,提升抽检的针对性。加强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等监测工作,提升报告质量和数量。定期开展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有效识别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坚持风险导向,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强化日常监管、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的风险排查、化解、处置作用。
4.强化新冠病毒疫苗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强化冷链保障。对全区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实施疫苗储存、运输全覆盖监督检查。严防非法流向问题。持续做好防疫药械全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强化重点药械监管。对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大容量注射剂、国家集采药品中选品种及第三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监督检查。开展药品经营环节、互联网销售“两品一械”、无菌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美容美发机构化妆品、儿童化妆品专项检查和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提升中药材饮片质量。加强对全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出售的中药材监管。
(五)强化监察人员能力提升,提高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今后一是开展注重基层监管实务的培训,注重实操;二是针对人员流动频繁性,基层所持证人员少等现象,大力组织监管人员取证及考试;三是经常和基层所开展联合检查,帮助他们将业务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安全监察能力。
(六)提高全社会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
2.加强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确保随时能够应对突出事件。一方面加强本级的应急准备和演练,另一方面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搞好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落实好制度,真抓实做,确保一旦有情况能够正确处置,有效解决。
3.现有的安全监管相对侧重于规模上企业,对位置偏、设备少的中小企业,监管容易有缺漏。今后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以“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为基本要求,持续加大涉危压力容器(管道)、气瓶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完善安全隐患整改销号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综合运用“限期整改、责令停止使用相关设备、立案查处、约谈、纳入黑名单”等行政手段,确保排查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消除。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以及屡教不改的使用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
5.持续推进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大数据信息化监管系统应用。2022年,推进使用单位网上办理各类业务,同时推动监察人员监督检查和指令书下达的网办应用。
(七)进一步做好公平竞争工作。
1.对以区政府名义的涉及公平竞争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审查,审查率达100%。加大存量文件措施的清理力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认真组织并完成各类公平竞争交叉检查、抽查工作。
2.在2022年11月以前组织召开区级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同时召开2021年度区级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通报全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情况、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开展情况。
3.继续开展电商和农村电商走访工作。
4.强化网络交易监管监测和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利用好安徽省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和国家网络交易监测信息分发系统,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规范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助力平台经济反垄断。创新监管模式与调查方式,运用网络交易社会协同共治用户系统平台,力争在网络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平台经济监管方面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八)继续做好消费投诉调解工作,及时妥善化解因消费纠纷产生的各种矛盾。认真开展消费纠纷调解工作,恪守尽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九)开展各项专项检查,配合做好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
1.组织开展2022年元旦春节“两节”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制定好集中打假工作方案和行动安排,加大监管力度,依托抽检等手段,对假冒伪劣商品和不法经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期间将组织各办案机构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以震慑违法行为。
2.按照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双打”工作。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督促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双打”工作;结合各类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好本局“双打”工作。
3.加强行刑衔接工作。积极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开展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针对相关敏感案件提请公安、检察院等部门提前介入。
4.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5.持续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
6.将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持续推进。
7.开展好打传规直相关工作。
(十)加强党的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
1.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运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市场监管实践、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的能力。
2.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 2025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