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强化零基预算理念运用,以信息化手段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有序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稳步提升。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推行“政采贷”,为企业融资架设一条全新的线上高速通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产,资产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及时拨付中央、省级直达资金 10.77亿元,为开展疫情防控、保障基本民生、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强化落实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资金监控体系,切实保障直达资金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一是规范债务管理防风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在债务限额内,规范举借债务,坚决制止违规担保和变相融资等行为,确保不产生新的隐性债务。压实债务单位主体责任,统筹各类资金,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二是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全力做好“7+4”类机构监管,严控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扩大有奖举报覆盖面,强化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持续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和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秩序。三是巩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为进一步提升巩固区属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区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规范管控国有企业运行风险。
(一)“千方百计”稳定财政运行
一要抓培育。全面落实各级减税降费、融资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稳健发展,为财政持续增收提供可靠保障。加大财源建设,坚持以税聚财,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广培财源,不断增强财政经济发展后劲;二要抓约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实施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三要抓争取。抢抓政策机遇,研究动向,吃透上情,主动向上汇报对接,努力争取更大比例、更多份额的资金支持。多渠道围绕市区财政共建一体发展要求,力争在市区财权事权责任划分、支出范围上有突破、有进展、有成效。
(二)“多管齐下”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全力扩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会,全面深入走访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摸排重大项目贷款,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强化存贷款调度机制,力争人民币存贷款考核在全市位次前移。二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降低信贷融资成本;鼓励振宣担保集团创新反担保方式,开展中长期担保,持续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三是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深入开展资本市场培训会,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新三板”、“四板”股改挂牌,全力做好申兰华色材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服务,确保企业上市工作顺利推进。
(三)“全力以赴”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
严格按照省厅规定的时间节点,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