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人社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人社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500/202112-0002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宣州区人社局2021年重点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17 发布日期: 2021-12-17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500/202112-0002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宣州区人社局2021年重点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17
发布日期: 2021-12-17
宣州区人社局2021年重点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1-12-17 08:36 来源:宣州区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以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两个一起”行动为抓手,从服务稳就业、激发人才活力、加强社保支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着手,主动作为、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筑牢“稳”的基础,守住“保”的底线,保持“进”的态势,确保全区“十四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良好开局,以良好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增、一降、一升、一稳,盘活就业基本盘。“一增”是指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长。2021年1-11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269人,已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158.71%。“一降”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步下降。截至2021年11月为2.3%,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远低于全市4.5%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升”是指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上升。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均保持增长,市场供需保持活跃状态。2021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61场,提供招聘岗位35116个,解决企业用工4713人。“一稳”是指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公益性岗位开发366个,已完成全年岗位开发任务数的107.65%。全区建档立卡退捕渔民转产就业416人,转产就业率动态实现100%。举办3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12家企业参与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153个,共有417人次退役军人参加,78人达成就业意向。开发见习岗位450个,完成岗位开发任务数的136.36%,新增安置高校毕业生257人。

健全多层面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快速提档。一是全面推进参保扩面,全民参保意识提档。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3.4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7.3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9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1.56万人。共征缴入库6.8亿元资金,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征缴3.0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51亿元,失业保险1586万元,工伤保险598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多缴多得”,基本养老金提档。综合考虑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合理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自1594元提高到1946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过5次调标,月人均基础养老金自60元提高到120元。三是强化推进“一卡通用”,社保服务功能提档。截至11月底,已制卡739781张,持卡人数为627007人,其中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制卡数量为84971张,持卡人数为82186人。

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凝心聚力招才引智。一是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大力引进储备人才。配合区委组织部拟定了《宣州区事业单位储备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打破现有体制机制框架,通过“政聘企培”新模式,计划通过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100名省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派驻重点工业企业锻炼,目前已有27名紧缺人才引进到重点企业。二是聚焦高校人才资源,靶向开展引才活动。联合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13家重点人才企业等单位先后3次赴合工大宣城校区、安徽大学举办人才就业“双选会”、推介会,300余名毕业生参加。积极联系省内高校,如池州学院和铜陵学院,帮助宣城市立讯精密有限公司与其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人才战略。三是精心组织招录,事业单位招考稳步推进。今年全区事业单位计划公开招聘182名工作人员,经笔试、专业测试、体检考察等环节,共招募了135名考生,招募1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已于9月初全部上岗,1名考生因考入其他事业单位辞职,目前在岗9人。四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助力“工业强区”发展。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由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宣城市技工学校)1200万元技工建设设备资金,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省级电工、焊工高研班,获得上级人社部门好评;试点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组织宣城市技工学校、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立讯精密、美诺华药业、晶瑞新材料、汇宇能源等重点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86人,并拨付培养补助资金36万元。2021年1-11月,全区新增技能人才7888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941人,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9178人次。

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劳动关系提效出重拳。一是健全预防惩处五大机制,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制定举报投诉联动机制、跨区域协作机制、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机制和欠薪“黑名单”管理机制。全年登记受理、处置农民工投诉举报520余起,涉及农民工300余人次,立案侦办7起,移交公安处置1起,追讨和协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630余万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二是推动《劳动合同法》落实落细,源头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开展中小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彩虹计划”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以上,未发生一起因劳资纠纷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恶性事件。三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提高,力促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成立宣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达到全省示范仲裁院标准,在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16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着力打造便民仲裁和阳光仲裁。在宣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实现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共接收案件227件,其中立案受理202件,不予受理25件;累计结案191件,其中调解结案179件,裁决结案为12件,涉及劳动者309人,涉案金额为1003.45万元。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扩容量、调结构,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高质量就业提升工程,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造岗位增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重点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切实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不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使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升。实施创业“马兰花计划”,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进就业便捷效应,提高人岗匹配。2022年,实现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抓扩面、兜底线,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全力实现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落实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的机制,稳步推进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稳妥做好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制定适应新型就业形态的参保办法,适时开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加快推进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发行和场景应用提升,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同城待遇”,加强“智慧人社”建设。

优引育、重用留,构建更富活力更加壮大的人才队伍。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基本民生,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人才政策优化整合和提档升级,完善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来宣创新创业;围绕“产学研用金政服"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科研链、转化链、资本链、政策链、服务链等“多链协同”的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推进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人才资源。

强机制、深治理,构建更加和谐更为安全的劳动关系。聚焦促和谐,提高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劳动关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聚焦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深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对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