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乡村振兴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乡村振兴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3MB1632202E/202108-0002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公民
名称: 宣州乡村振兴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重点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8-26 发布日期: 2021-08-26
索引号: 11341703MB1632202E/202108-0002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公民
名称: 宣州乡村振兴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重点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8-26
发布日期: 2021-08-26
宣州乡村振兴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1-08-26 14:58 来源:宣州区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扶贫开发局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四五”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以来,宣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组织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全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是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紧盯13个贫困村和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聚焦实施七大专项行动”“七查七强化”、“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等一系列攻坚打法,13个贫困村在2017年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31户3.1万人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47%降至2020年为0,彻底揭除贫困标签。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269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全部达标,年均增幅达25%。“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稳定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质量稳步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是“3+1”保障短板全面补齐。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狠抓常态化问题筛查、专项治理和巩固提升,全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到位,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五年来,新建农村供水工程64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9 %,69.76万农村人口饮水全部安全保障。改扩建农村学校21所,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6530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和免学费1309.07万元招考574名教师安排至农村义务制中小学学校任教,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都有学上、上好学。219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齐整,村医和村级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累计享受“351”报销2.359亿元,享受“180”报销8498.3万元,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危险等级进行鉴定,投入3557.8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488户,住房安全隐患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2020年,宣州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入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激励对象名单。

三是基础设施硬仗连战连捷。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交通、电力、通讯等瓶颈问题,持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投入2.19亿元新建改造农网工程项目276个,投资3.84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1242.37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班车,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达100%,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13个贫困村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部完成,宽带网络和数字化电视实现“村村通”,一大批农村电、路等涉及民生方面突出问题得到改善解决。

四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统筹“两线”作战,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六大会战”、“七查七强化”“大排查、大攻坚”等排查整改,全面查缺补漏。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脱贫村、脱贫人口、边缘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民生兜底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筑牢贫困“拦水坝”。就业保障持续发力,通过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招募就业扶贫基地、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开展技能脱贫培训、落实就业脱贫扶持政策,帮助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十四五”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类做好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优化“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长效问题排查整改机制,持续跟踪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积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抱团跨区域精准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乡村主导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规范管理公益岗位,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兜住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目标任务:对不稳定脱贫户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继续落实倾斜政策和救助帮扶,严守已脱贫户不发生返贫、边缘户不发生新的致贫底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力争2021年-2022年15%以上的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40%以上出列村转化为经济强村,2023年-2025年25%以上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60%以上出列村转化为经济强村。

工作重点:一是根据贫困特征分类实施巩固脱贫政策。将所有符合低保条件低收入农户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生活困难的无业人员、生大病人员、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障等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增收的弱势人群,采取单人纳入低保范围,增加弱势人群家庭收入。将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户家庭,实施救助救灾政策,确保不因灾返贫致贫。二是联村共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援助单位或企业直接帮建、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等实现联村共建,建立区乡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谋划发展项目,筹集发展资金等,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村工作指导组结对定点帮扶。三是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依法治乡、依法治村措施更加有效,违法乱纪和不道德行为得到应有惩处。四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把巩固脱贫成果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并狠抓落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类型,研究制定低收入家庭扶持政策,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推进措施: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实行区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行业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期间,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调整为巩固脱贫成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下设相关行业巩固脱贫成果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二是强化工作推进。强化整合扶贫开发局与农业农村局职能分工,增设乡村振兴或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机构,配强专职力量。“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期内,在集体经济相对较弱的村(社区)派驻工作指导组,切实帮助村提升谋项目、抓发展能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公共财政和金融服务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四是强化考核问责。建立健全调度推进、科学评判机制,着重解决巩固脱贫成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落地见效。强化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导致已脱贫户防贫或出现新的致贫的情况,严肃追责问责。